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语音震颤症状概述: 语音震颤(vocal fremitus)为被检查者发出语音时,起源于...
养生
症状名称: 语音震颤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vocal fremitus
其他名称: 触觉震颤
主要病因: 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肺梗死、胸腔积液等
常见症状: 胸壁振动增强或减弱、发热、胸痛、咳嗽、咳痰、咯血
检查项目: 血常规、胸部X线、CT、超声、支气管镜
发病部位: 胸部、肺脏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急诊科
症状-典型表现:
1、正常人语音震颤的强度受发音的强弱,音调的高低,胸壁的厚薄以及支气管至胸壁距离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发音强、音调低、胸壁薄及支气管至胸壁的距离近者语音震颤强,反之则弱。此外,语音震颤在两侧前后的上胸部和沿着气管和支气管前后走向的区域,即肩胛间区及左右胸骨旁第1、2肋间隙部位最强,于肺底最弱。因此,正常成人,男性和消瘦者较儿童、女性和肥胖者为强;前胸上部和右胸上部较前胸下部和左胸上部为强。当有原发病时,胸部触诊时,手掌感觉到胸壁的振动增强或减弱。
2、除语音震颤改变外,患者还可有发热、胸痛、胸闷、心悸、咳嗽、咳痰等表现。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的病因
(1)肺泡含气过多,如肺气肿。
(2)气道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
(3)大量胸腔积液或积气。
(4)胸膜高度增厚粘连。
(5)胸壁水肿或皮下气肿。
2、语音震颤增强的病因
(1)肺组织炎性实变,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实变期、肺梗死。
(2)肺内巨大空洞接近胸壁,声波在空洞内共鸣,尤其洞周有炎性浸润,增强声波传导,如空洞性肺结核、肺脓肿。
原因-常见疾病:
1、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常见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阻塞性肺不张、胸腔积液、气胸、胸膜显著增厚粘连、胸壁皮下气肿等。
2、语音震颤增强常见疾病
大叶性肺炎实变期、大片肺梗死、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等。
就医-门诊指征:
1、长期反复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咯血等;
2、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
3、伴发热、乏力、消瘦、贫血、食欲减退等全身表现;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检查发现语音震颤异常或伴有以上情况应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前往就诊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平静的状态,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奔波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目前有什么不适吗?
2、您什么时候发现这种情况的?
3、您是如何发现这种情况的?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发病前有受寒、着凉吗?有发生感冒吗?
8、您有肺结核吗?有跟结核患者接触吗?
9、您有心脏方面的疾患吗?
10、您吸烟吗?吸多久了?平均每天吸多少?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需要治疗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胸部做一个较为详细的体格检查,之后会要求检查血常规、X线等;为明确诊断及了解病情,还可能需要进行痰培养、CT、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语音震颤的检查
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或掌面轻放于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的强度重复发“yi”长音,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语音震颤的异同,注意有无增强或减弱。
2、视诊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胸廓外形等是否有异常改变。
3、听诊
医生会听诊患者的呼吸音和心音是否有异常。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以了解有无感染征象。
2、痰培养
可确定致病菌,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3、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菌素强阳性提示活动性肺结核。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
有助于心血管疾患的诊断、预后评估等。
2、CT
可直观判断肺动脉栓塞的程度和形态以及累及的部位及范围。
检查-其他检查:
1、肺血管造影
肺梗死时X线征象为肺血管内缺损或肺动脉有断流现象,是诊断肺栓塞最准确而可靠的措施。
2、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气管和支气管的病变,并根据病变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3、肺通气灌注扫描
肺梗死时显示与通气显像不匹配的肺段分布的灌注缺损。
4、肺功能检查
判断肺功能是否正常,对病情诊断有帮助。
诊断-诊断原则:
语音震颤增强或减弱的诊断并不困难,通过胸部触诊即可感觉得到。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有助于原发病的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常需排查是否存在肺炎、肺不张、肺气肿、肺结核、肺脓肿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语音震颤和胸膜摩擦感都属于胸部触诊的常规检查,需对两者进行鉴别。
(1)混淆点:两者都为检查者手感觉到的振动,故易混淆。
(2)鉴别点:语音震颤为正常生理现象,只有振动异常增强或减弱的情况下才提示可能有肺或胸膜的病变;胸膜摩擦感为病理性体征,当急性胸膜炎时常于胸廓的下前侧部触及有如皮革相互摩擦的感觉;语音震颤为声波传到胸壁引起;胸膜摩擦感为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相互摩擦引起;语音震颤只在呼气相可感觉到;胸膜摩擦感通常于呼、吸两相均可触及。
2、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疾病的鉴别
(1) 肺气肿:多见于老年人,多数有颗粒和有害气体(如香烟、粉尘、二氧化硫等)的长期接触史。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缓慢起病,病程长,反复急性发作、或伴有喘息。早期体征可无异常,随疾病进展出现以下体征: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部分患者呼吸变浅,频率增快,严重者可有缩唇呼吸等;双侧语音震颤减弱,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肺功能检查: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下降,肺活量下降,肺总量、功能残气量、残气量增高。
(2) 气道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常由异物、支气管内分泌物梗阻等导致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可有发热。胸部体征如下:患侧胸廓较扁平,呼吸运动受限制,气管偏向病侧,叩诊时浊音,呼吸音微弱或消失。肺功能检查可见肺容量减少,肺顺应性下降。X线特点为均匀致密阴影,占据一侧胸部、一叶或肺段,阴影无结构,肺纹理消失及肺叶体积缩小;一侧或大片肺不张时可见肋间隙变窄、胸腔缩小;若系上叶肺不张,则正面、侧面影均呈楔形,其尖端向下并指向肺门;若系右侧中叶的肺不张,其正面阴影呈三角形,底部位于心影的右缘,尖端指向外侧,其侧影为一楔形,底部近前胸壁,位于膈肌之上,尖端向后及向上。CT有助于发现异物,明确病因。
(3)大量胸腔积液或积气:对于大量胸腔积液,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伴有胸痛和咳嗽。病因不同其症状有所差别。结核性胸膜炎多见于青年人,常有发热、干咳、胸痛,随着胸水量的增加胸痛可缓解,但可出现胸闷、气促。恶性胸腔积液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一般无发热,胸部隐痛,伴有消瘦和呼吸道或原发部位肿瘤的症状。炎性积液多为渗出性,常伴有咳嗽、咳痰、胸痛及发热。心力衰竭所致胸腔积液为漏出液,有心功能不全的其他表现。而大多数气胸起病急骤,患者突感一侧胸痛,针刺样或刀割样,持续时间短暂,继之胸闷和呼吸困难,可伴有刺激性咳嗽。中至大量积液时,患侧胸廓饱满,触觉语颤减弱,局部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或消失,可伴有气管、纵隔向健侧移位。肺外疾病如胰腺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等引起的胸腔积液多有原发病的体征。大量气胸时,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胸部隆起,呼吸运动与触觉语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或鼓音,心或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大量胸腔积液胸部X线显示有向外侧、向上的弧形上缘的积液影。气胸X线表现为外凸弧形的细线条形阴影,称为气胸线,线外透亮度增高,无肺纹理。
(4)胸膜高度增厚粘连:由于纤维蛋白沉着于胸膜上,或有肉芽组织增生,可导致胸膜增厚,若有相对两层胸膜粘着就称胸膜粘连。胸膜增厚和粘连是胸膜炎或胸膜积液的结果。胸膜增厚可为局限性或广泛性的。广泛的脏层胸膜增厚会影响肺的呼吸功能,广泛的壁层胸膜增厚可使肋间隙变狭,胸廓缩小。影像学表现为局限性的胸膜增厚和粘连,常见于肋膈角处,使肋膈角变钝、变浅或变平,透视下可见该处横膈运动减弱,胸膜亦可有较广泛的层样增厚及粘连,若厚度不大,又位于前胸壁或后胸壁,可以不引起明显的X线改变,当胸膜增厚达到一定厚度时,使患侧肺野密度增高,当转至切线位时,可在胸廓内缘和肺野之间有一层边缘清晰的锐利阴影。大量的胸膜增厚和粘连可引起肋间隙的缩小,纵隔向患侧移位,脊柱向对侧侧凸,横隔上升。病变广泛者可使患例肺门上提,气管向患侧移位。另有一种索状胸膜粘连,在气胸和肺受压萎陷时较易见到,显示为胸壁与一处肺表面之间有一条边缘清晰的索状致密影相连。索状胸膜粘连往往是贴近胸膜的肺部病灶所引起的胸膜改变,常见于肺结核并好发于上肺。
(5)胸壁水肿或皮下气肿:皮下气肿多见于颈、胸,甚至延及颜面、头皮、上肢与腹、股等部位,都是对称与均匀的肿胀,由于皮下积储空气所致。大多数患者并无症状,但颈部可因皮下积气而变粗。患处皮肤隆起,以手按摸时,有柔软而带气泡的感觉,听诊可闻捻发音。
3、语音震颤增强疾病的鉴别
(1)肺炎球菌肺炎:好发于冬春季,多见于青壮年,起病急,以突然高热、寒战、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为临床特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实变期有典型X线征,表现为以肺叶、肺段或亚段分布的均匀密度增高影,实变区肺纹理消失,在致密影中可见透亮的含气支气管影。根据实变肺叶形态和前后径的长短可呈现不同的X线征象。右上叶肺炎的下缘平直锐利;右中叶肺炎上缘锐利平直,但下缘模糊,侧位在前下方;左上叶肺炎实变影下缘模糊无明显界线,侧位病变在上前方。一般气管、纵隔移位少见。
(2)肺动脉栓塞并梗死:是由于肺外的栓子引起肺动脉栓塞,进而引起肺组织出血、坏死,主要症状是突发胸痛,有的是剧痛,之后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咯血,或伴有单侧或双侧不对称性下肢肿胀、疼痛等,X线胸片可显示肺动脉阻塞征、肺动脉高压征及右心扩大征、肺组织继发改变。CT肺动脉造影是目前最常用的确诊手段,放射性核素肺通气/血流灌注扫描也是重要诊断方法,典型征象是呈肺段分布的肺血流灌注缺损,并与通气显像不匹配。
(3)空洞性肺结核:多有支气管播散病变,临床症状较多,如发热、咳嗽、咳痰和咯血等。胸片显示一侧或两侧单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多伴有支气管播散病灶及明显的胸膜增厚。因肺组织纤维收缩,肺门被牵拉向上,肺纹理呈垂柳状阴影,纵隔牵向病侧。
(4)肺脓肿:是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病变。早期为化脓性炎症,继而坏死形成脓肿。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多发生于壮年,男多于女。体征与肺脓肿的大小和部位有关。病变较小或位于肺脏的深部,可无异常体征。病变较大,脓肿周围有大量炎症,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呼吸音减低,有时可闻及湿啰音。慢性肺脓肿患者患侧胸廓略塌陷,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可有杵状指(趾)。胸片表现为带有液平面的空洞伴周围浓密的炎性阴影。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针对引起语音震颤增强的肺部原发病变治疗
(1) 大叶性肺炎: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和对症治疗。高热者一般不使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避免因严重脱水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疼痛及严重烦躁不安者予以水合氯醛镇静治疗者亦不使用可卡因、安定等抑制呼吸类药物。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休克、呼吸衰竭作相应处理。颅内高压者使用利尿药。
(2)空洞型肺结核:包括支持治疗(休息,加强营养,生活要有规律)、抗结核治疗。最好按药敏用药,力求控制病情,疗程视病情而定。对于病人多较虚弱,症状多,可选用对症药物或中草药治疗,以缓解症状减轻病人痛苦。如病变在一侧肺,一般情况许可,且有外科适应证时,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有肺心病、大咯血、自发性气胸等并发症时,应积极抢救治疗。
(3) 肺脓肿: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抗生素治疗和痰液引流。一般选用青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或甲硝唑等药物。若疗效不佳,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有效抗菌药物。痰液引流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若急性肺脓肿治疗不彻底或支气管引流不畅,导致大量坏死组织残留脓腔内,炎症持续存在,转变为慢性肺肿,根据情况考虑手术治疗。
2、针对引起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的肺部原发病变治疗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于处于该病稳定期的患者,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是控制症状的主要措施,同时使用祛痰药(如盐酸氨溴索)、长期家庭氧疗等措施都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常用的治疗措施有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低流量吸氧、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机械通气、补充液体、补充营养、排痰等方法。外科方法仅适用于少数有特殊指征的病人,选择手术治疗应十分谨慎。手术方式包括肺大疱切除术和肺减容手术。
(2)气胸:治疗目的是促进患侧肺复张、消除病因及减少复发。部分轻症者可经严格卧床休息,适当给予镇静、镇痛药物,保守治疗治愈。但多数需作胸腔减压帮助患肺复张,少数病人需手术治疗。
(3)胸腔积液:胸腔积液为胸部或全身疾病的一部分,应同时治疗原发病。对于轻度的胸腔积液可行胸腔穿刺抽液,重度的可进行胸腔内插管持续引流。
治疗-相关药物:
日常-护理原则:
对于有原发病的患者,良好的日常护理能够防止疾病的加重、有益于疾病的转归、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语音震颤的异常改变大多数与肺部疾病相关,因此应劝导吸烟的病人戒烟,这是减慢肺功能损害最有效的措施;同时还需保证患者热量和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入。
2、心理护理
肺部疾病的患者除有语音震颤的异常改变外,还会伴有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往往会有恐惧、焦虑等表现。患者家属应该多鼓励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患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预防-预防措施:
预防肺部疾病即可减少语音震颤的异常改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做到的预防措施有:
(1) 避免淋雨、受寒、过劳等不利诱因。
(2)控制环境污染,减少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吸入,经常呼吸新鲜空气。
(3)避免接触传染源,如尽量减少与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接触。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机体一般状况,预防肺部疾病的发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