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运动迟缓症状概述: 运动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的症状。常见于...
养生
症状名称: 运动迟缓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bradyhinesia
主要病因: 神经系统疾病、精神心理障碍、头部外伤
常见症状: 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铜含量测定、基因检测、CT、磁共振成像、心理测试等
发病部位: 全身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
症状-典型表现:
患者多表现为日常动作迟缓,动作数量减少。部分患者还伴有语言表达迟钝或吞咽困难。
原因-总述:
运动迟缓可见于多种疾病,如脑外伤、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等。另外,精神心理障碍也可能是导致运动迟缓的原因。
原因-症状起因:
1、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亨廷顿病、肝豆状核变性等。
2、精神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等。
3、头部外伤,如脑外伤引起的脑萎缩会导致脑功能下降,表现为反应迟钝、智力下降以及运动迟缓等。
原因-常见疾病:
帕金森病、亨廷顿病、肝豆状核变性、抑郁症等。
就医-门诊指征:
1、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
2、伴有平衡障碍、肌张力障碍、肌肉强直、言语障碍;
3、伴安静时手和躯体不自主震颤,舞蹈样不自主运动;
4、合并面部表情怪异、姿势异常、步态异常等;
5、伴反应迟钝、智力下降;
6、伴言语少、独来独往、木僵、焦虑等;
7、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怀疑神经系统疾病引起者,须于神经内科就医;
2、怀疑精神心理因素引起者,须于精神心理科就医。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抽血检查。建议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3、就医前建议正常饮食,避免进食过于高糖、油腻食物以及过量饮酒,以免影响部分检查结果。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建议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或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现有活动迟缓的情况?持续了多长时间?
2、您最早出现症状的是哪一个肢体?之前还有什么不适?
3、您什么时候发展到另外的肢体?发展的快还是慢?
4、后来发展到出现什么症状?
5、您以前有过类似情况吗?什么原因造成的?经何种处理恢复的?
6、您有帕金森综合征吗?头部受过伤吗?
7、您还得过什么病?服用过什么药物?
8、您的家人是否也出现过相似的症状?
9、您还有哪些异常情况?是否变得不喜欢与人交流?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若患者为儿童或存在意识障碍者,通常由家属代为提问。
1、为什么会出现活动迟缓的情况?严重吗?
2、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住院吗?
3、都有什么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
4、服用药物治疗有什么副作用吗?
5、针对目前的病情,可以达到怎样的治疗效果?
6、治疗后是否可以正常生活?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吗?
7、应该怎么照顾病人呢?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8、患者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9、是否需要复查?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多需全面体检、铜含量检测和基因测定,怀疑存在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多还需影像学检查。心理测试多用于区别属于行为障碍或器质性精神病。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铜含量测定
若怀疑肝豆状核变性,应进行铜含量测定,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2、基因检测
有助于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如检测亨廷顿基因重复拷贝数升高,有助于亨廷顿舞蹈病的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检查-其他检查:
通过进行心理测试可以区别属于行为障碍或器质性精神病。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帕金森病、亨廷顿病、肝豆状核变性、抑郁症都可能造成运动迟缓。需鉴别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帕金森病
本病多见于60岁以后,40岁以前相对少见,平均年龄约5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隐匿起病,缓慢发展。运动症状常始于一侧上肢,逐渐累及同侧下肢,再波及对侧上肢及下肢。常见的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及姿势平衡障碍。
2、亨廷顿病
本病多见于30~50岁,绝大多数有阳性家族史。隐匿起病,缓慢进展。无性别差异。以舞蹈样不自主运动最常见、最具特征性,通常为全身性,程度轻重不一,典型表现为手指弹钢琴样动作和面部怪异表情,累及躯干可产生舞蹈样步态,可合并手足徐动及投掷症。随着病情进展,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可逐渐减轻,而肌张力障碍及动作迟缓、肌强直、姿势不稳等帕金森综合征渐趋明显。
3、肝豆状核变性
主要表现为面部怪异表情,构音障碍,肢体意向性、姿势性或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舞蹈样及手足徐动样动作,肌张力障碍等。病情常缓慢发展,可有阶段性缓解或加重,亦有进展迅速者,特别是年轻患者。
4、抑郁症
抑郁症的患者语言少、声音低,经常独坐一处,不与他人交往,精力减退、疲乏,走路时行动缓慢,严重时可出现精神运动性抑制症状,可达到呆坐、无言、不动,对刺激没有反应或反应迟钝,对于问话也只是微微点头或摇头作答的抑郁性木僵程度。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帕金森病
合理选用药物和理疗,控制或减轻症状,预防继发性的功能障碍;积极进行运动功能训练,尽力改善运动、平衡和协调功能;积极进行作业治疗和言语训练,设法维持或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现有的医疗技术暂不能根治帕金森病。对患者的治疗,主要从减轻病痛、延缓疾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着手。因此治疗的重点之一就是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改善患者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亨廷顿病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对舞蹈症状可选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如氟哌啶醇、氯丙嗪、奋乃静、硫必利,以及哌咪清等。均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用药过程中应注意锥体外系副作用。
3、肝豆状核变性
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低铜饮食、用药物减少铜的吸收和增加铜的排出;治疗越早越好,对症状前期患者也需及早进行。
(1)低铜饮食
应尽量避免食用含铜多的食物,如坚果类、巧克力、豌豆、蚕豆、玉米、香菇、贝壳类、螺类和蜜糖、各种动物的肝和血等。此外,高氨基酸、高蛋白饮食能促进尿铜的排泄。
(2)对症治疗
如有肌强直及震颤者可用金刚烷胺或/和苯海索,症状明显者可用复方左旋多巴。依据精神症状酌情选用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促智药(智力减退者)。无论有无肝损害均需护肝治疗,可选用葡醛内酯、肌苷、维生素C等。
(3)手术治疗
包括脾切除和肝移植。脾切除适用于严重脾功能亢进患者,因长期白细胞和血小板显著减少,经常出血或感染;又因青霉胺也有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副作用,患者不能用青霉胺或仅能用小剂量达不到疗效。经各种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可考虑肝移植。
4、抑郁症
(1)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是当前治疗各种抑郁障碍的主要药物,能有效解除抑郁心境及伴随的焦虑、紧张和躯体症状,有效率为60%~80%。根据国外抑郁障碍药物治疗规则,急性期推荐使用新型抗抑郁药,如SSRIs,SNRIs,NaSSAs等药物。我国目前临床用药情况调查,如阿米替林、氯米帕明、马普替林等在不少地区作为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所以也可作为首选药物。总之,因人而异,合理用药。
(2)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治疗-相关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