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孕期低血压症状概述: 孕期低血压是指妊娠期间由于体位、精神等生理性因素,神经系统、心血管...
养生
症状名称: 孕期低血压
症状概述:
孕期低血压是指妊娠期间由于体位、精神等生理性因素,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代谢等病理性因素,以及腹泻等其他因素引起的低血压。一般认为,当体循环动脉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时,可称为低血压或低血压状态。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烦躁、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加快等,一般对胎儿影响不大。但若孕妇出现休克,则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综合征,应积极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主要病因: 主要是由于生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等导致
常见症状: 眩晕、烦躁、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加快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超声检查、CT、MRI、心电图、脑电图、血常规、血糖测定、尿糖测定、肌钙蛋白、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垂体/肾上腺或甲状腺功能测定
发病部位: 其他
就诊科室: 产科、心血管内科、急诊科
重要提醒: 患有低血压的孕妇平时一定要十分注意,家中最好有人陪伴,以免发生晕厥,不能及时送医。
流行病学:
孕期低血压是孕期常见病,发病率约为4.2%~32.4%,暂无特定好发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孕期低血压是孕期常见病,发病率约为4.2%~32.4%。
好发人群:
无特定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孕期轻微低血压可无明显自觉症状;若低血压较严重,患者可表现为头晕、烦躁、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加快等。
1、短暂脑缺血表现
患者平时可能没有明显的表现,只是在下蹲突然站起或长时间站立时,出现眩晕等短暂性脑部缺血的症状。
2、轻症表现
长期轻微的低血压,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疲劳、烦躁、失眠、健忘、胸闷等表现。
3、严重表现
低血压症状比较严重,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加快,甚至晕厥等表现。
4、对胎儿的影响
孕妇有低血压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缺氧,胎心率会变快,再加上胎盘供血减少的话,胎儿的体重也容易受到影响。
原因-总述:
引起孕期低血压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体位等生理性因素,神经系统疾病等病理性因素,以及腹泻、呕吐等其他因素。
原因-症状起因:
1、生理性因素
(1)体位:低血压与孕妇体位有关,妊娠晚期子宫增大,如取仰卧位,易患此症。孕妇坐位或平躺后突然站立,也易引起低血压。
(2)妊娠影响:怀孕期间,随着胎儿的生长,子宫逐渐增大,并压迫横膈,造成血压降低。
(3)精神因素:与情绪激动等精神神经因素及神经丛受刺激有关。
2、病理性因素
(1)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重症肌无力等。
(2)内分泌代谢疾病:如垂体功能减退症、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
(3)心血管系统疾病:如主动脉瓣或二尖瓣严重狭窄、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多发性大动脉炎(无脉症)等。
(4)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重症肺结核、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5)其他疾病:如高原性低血压、类癌综合征等。
3、其他因素
腹泻、呕吐、大量脱水、过度利尿、出汗过多、失血过多等,均可导致血容量不足,进而引起孕期低血压。
原因-常见疾病:
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症、重症肌无力、垂体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类癌综合征
就医-急诊指征:
1、突然晕厥倒地。
2、安静状态下,突然出现胸闷、胸痛、出冷汗、脉搏加快等表现,且持续不缓解。
3、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孕妇在突然改变体位时,反复出现两眼发黑、眩晕、头痛等症状;
2、伴恶心、呕吐;
3、伴烦躁、记忆力减退、失眠等;
4、伴面色苍白等;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患者体检时或自测血压时,发现血压偏低,或伴发以上情况,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1、紧急情况时,应到急诊科就医。
2、病情平稳时,孕妇可去产科或心血管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过一些药物,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什么时候发现自己血压低的?持续多久了?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2、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迹象呢?什么情况下会有加重或缓解?
3、您怀孕几个月了?您以前有过类似的情况吗?
4、您是突然发生血压降低的吗?
5、除了血压低外,身体还有其他不适吗,比如疲劳乏力、头痛、头晕等?
6、最近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7、既往有没有心血管、内分泌、神经系统相关疾病?
8、以前是否有看过医生?接受了什么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是否复发?
9、发病以来,您的睡眠、饮食怎么样?大小便怎么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导致我低血压的原因有哪些?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检查前需要注意什么吗?
3、我的症状严重吗?是否需要住院?
4、对于我来说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能治好吗?治好以后还会出现低血压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平时我该注意哪些问题?
8、怀孕期间能吃药吗?会不会影响胎儿?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孕妇出现血压下降、头晕、头痛、胸闷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情,然后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进一步的检查,常用的检查手段如超声检查、CT、MRI、心电图、脑电图、血常规、血糖测定、尿糖测定、肌钙蛋白、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等。
检查-体格检查:
1、血压测量
通过测量血压来判断是否存在低血压。医生会分别测量卧位与立位血压,并注意比较双上肢以及上、下肢间的血压,以排除多发性大动脉炎所致的动脉狭窄。部分患者做产检的时候会发现血压明显偏低,通常收缩压长时间保持在90/60mmHg(12.0/8.0千帕)以下即认定其患低血压。
2、全身检查
观察患者面容、皮肤色泽、毛发分布、胖瘦、有无水肿等;通过心脏查体判断心音和心脏杂音的变化。
3、产前检查
监测胎儿情况,对于腹部较大的孕妇,做产前检查时,应注意将头部稍垫高,或取半坐位,必须平卧检查,时间不宜过长,一旦发病应立即改为左侧卧位,医生会密切监护血压和胎心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检查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有助于诊断低血压。
2、血糖、尿糖测定
怀疑糖尿病者需要进行血糖、尿糖测定。
3、肌钙蛋白
怀疑存在心血管疾病时,也可进行肌钙蛋白检查。
4、垂体、肾上腺或甲状腺功能测定
内分泌疾病的诊断需有垂体、肾上腺或甲状腺功能测定的证据。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可了解孕母肝、胰腺、肾、脾等器官的情况,判断是否有腹水发生;还可了解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的情况。
2、超声心动图
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可以详细的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了解患者是否有心脏功能或结构上的改变。
3、头部CT或MRI检查
如怀疑患者存在颅内病变或局灶性神经病变时,需要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
检查-其他检查:
1、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患者连续佩戴血压监测仪器24小时或更长时间,来观察日常状态下血压的变化。在此期间患者应尽量处于休息状态,以减少测量的误差。
2、心电图
可以检查心律状况,以及判断心肌供血和供氧是否异常。
3、脑电图
有助于诊断有无局灶性神经病变或颅内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即可作出诊断。在诊断时,还应注意与低血糖等症状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低血糖:低血糖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血浆(或血清)葡萄糖水平降低,并引起相应症状和体征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常有心悸、焦虑、震颤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多数患者在及时补充糖后,血浆葡萄糖浓度逐渐升高,症状和体征也随之消退,根据患者的病史,以及血糖、血压测定结果,一般可鉴别。
治疗-预计治疗:
生理性低血压一般无需治疗,可自行缓解;病理性低血压可采用运动、饮食调理等方法进行治疗,同时密切监测母胎情况,必要时,需急救处理。以达到控制病情、确保母儿安全的目的。
治疗-一般治疗:
1、饮食营养方面
给予高营养、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
2、适度运动
适当运动,如体操、保健操、太极拳、按摩等,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提升血压。
3、注意休息
平时注意休息,不要单独在家,以防突发情况的发生。
治疗-药物治疗:
孕妇一般不建议给予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物: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孕期低血压的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预计治疗费用:
孕期低血压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孕期低血压通常预后良好。生理性低血压一般无其他影响;病理性低血压的预后与其原发病有关,大多患者经积极治疗,血压稳定后,症状可得到改善。
预后-危害性:
1、严重低血压可引起休克,危及母婴生命。
2、低血压可能导致胎儿窘迫,造成胎儿产生严重并发症。
预后-治愈性:
通过积极治疗,一般可缓解症状。
日常-护理原则:
低血压的患者应注意休息,调整身体姿势,适当锻炼,在家中监测血压和心率,最好不要一个人在家,防止意外发生。
日常-生活管理:
1、生活起居要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2、适当运动可以有效地调节血压,但要避免做剧烈的运动。每次运动后,不要立即卧床休息。
3、从卧位、蹲位站起来时,动作一定要缓慢。
4、患有仰卧位低血压病症的孕妇,可以采用侧卧位的睡姿,同时睡前应食用少量流质食物。
饮食-饮食调理:
患者应加强营养,荤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证孕期营养的摄入。
饮食-饮食建议:
1、多食补气血、温补脾肾的食物,如大枣等。
2、多喝汤,多饮水,增加盐分摄入。
3、如果伴有红细胞计数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元素、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的食物,如猪肝、蛋黄、瘦肉、牛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的蔬菜、水果等。
饮食-饮食禁忌:
1、少吃赤小豆、葫芦、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绿豆、大蒜、海带、洋葱、葵花籽等具降压效应的食品。
2、禁止饮酒。
3、忌吃生冷及寒凉的食物。
预防-预防措施:
孕期低血压的病因复杂,预防应参考其原发病进行,以下措施有可能降低发生风险: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2、不要长时间久坐不动,变换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3、注意饮食均衡,保证营养的供给。
4、如果有贫血等情况,还要积极给予纠正。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