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孕期盆腔积液症状概述: 孕期盆腔积液是指女性在怀孕期间,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盆腔内有液体。...
养生
症状名称: 孕期盆腔积液
症状概述:
孕期盆腔积液是指女性在怀孕期间,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盆腔内有液体。当身体其他部位的液体流入盆腔,卧躺时可积聚在盆腔的最低处即直肠子宫陷凹(Douglas陷凹),通过超声检查可观察到液性暗区,即盆腔积液。可分为生理性盆腔积液和病理性盆腔积液两种。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主要病因: 正常的生理现象或由盆腔炎、异位妊娠等所致
常见症状: 下腹部胀痛、腰部有酸痛感、阴道出血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分泌物、穿刺液涂片及病原体培养、肿瘤标志物检测、阴道后穹窿穿刺、超声检查
发病部位: 盆腔
就诊科室: 产科、急诊科
重要提醒: 孕早期发现有盆腔积液,并伴阴道出血、剧烈腹痛时,需警惕异位妊娠的可能,应及时就医诊治。
流行病学: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好发人群:
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1、生理性盆腔积液
患者可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少量盆腔积液不影响妊娠,也不影响胎儿。随着孕周增加,盆腔积液会自行吸收。
2、病理性盆腔积液
可出现下腹部胀痛、腰部有酸痛感、阴道出血等症状。
原因-总述:
孕期盆腔积液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盆腔积液两种。生理性的盆腔积液大多发生在孕早期。病理性盆腔积液可由盆腔炎、异位妊娠、盆腔/腹腔恶性肿瘤等疾病引起。
原因-症状起因:
1、生理性盆腔积液
(1)宫内孕者在怀孕早期,会有少量的盆腔渗出液。
(2)腹膜分泌的具有保护脏器表面、减少脏器之间摩擦的少量浆液,也可流入盆腔导致积液形成。
(3)便秘的患者也容易有盆腔积液的现象,是因为便秘患者的肠道蠕动异常,导致少量肠道的液体进入盆腔。
2、病理性盆腔积液
(1)盆腔炎:病原菌侵犯子宫内膜、输卵管、卵巢、盆腔结缔组织,导致炎症的发生,炎性渗出物积聚可形成盆腔积液。
(2)异位妊娠:多发生在输卵管壶腹部,当胚胎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可引起输卵管破裂,血液会积聚在直肠子宫陷凹,出血量较多者甚至可波及腹腔。
(3)盆腔/腹腔恶性肿瘤:由于肿瘤组织压迫、侵犯,血管和淋巴管回流受阻导致盆腔积液。
(4)心脏、肝脏疾病:可使静脉回流受阻,压力增高,血管内液体漏出到腹腔、盆腔内导致盆腔积液。
(5)其他:如盆腔腹膜结核等。
原因-常见疾病:
盆腔炎、异位妊娠、盆腔腹膜结核
就医-急诊指征:
1、有停经史,突发一侧下腹部剧烈疼痛,阴道出血淋漓不断,甚至晕厥、休克;
2、急性下腹痛,伴高热、寒战、头痛;
3、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怀孕后B超检查发现盆腔有较多的积液;
2、伴下腹坠痛、腰骶酸痛;
3、伴白带异常,量、颜色、气味有异常;
4、伴腹部包块、腹围增大;
5、伴发热、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贫血等全身表现;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于产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穿宽松的运动裤或者裙子,方便做妇科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怀孕多久了?
2、您是什么时候做B超检查发现自己有盆腔积液的?
3、您是否有下腹坠胀、腰骶酸痛、白带增多、阴道出血等症状?
4、您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
5、什么情况下,您的症状会减轻或加重?
6、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8、您有无盆腔炎、盆腔结核、卵巢癌等妇科病史?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什么原因导致我出现盆腔积液?
2、对胎儿有影响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可以确诊?
4、我的情况严重吗?是否需要住院?
5、我可以用药物治疗吗?都有什么药物?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哪些?
6、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吗?
7、是否可以治愈?有并发症吗?是否会复发?
8、平时我该怎么护理?
9、我是否需要复查?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孕妇B超检查发现有盆腔积液时,应及时就诊。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内外生殖器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因,可能建议做血常规检查、分泌物、穿刺液涂片及病原体培养、肿瘤标志物检测、阴道后穹窿穿刺、超声检查等。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范围包括外阴、阴道、宫颈、宫体和附件(输卵管和卵巢),了解内外生殖器的发育情况、有无病变等。观察外阴、阴道有无畸形、炎症、溃疡或肿瘤等;观察子宫颈及其分泌黏液的性状和量,子宫大小、位置、形态、软硬度及活动度、有无压痛,子宫大小是否与停经月份相符;触诊附件有无肿块、增厚或压痛。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急性盆腔炎患者,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2、分泌物、穿刺液涂片及病原体培养
可以确定病原菌种类并指导用药。
3、肿瘤标志物检测
恶性肿瘤所致的盆腔积液,其肿瘤标志物会升高。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糖蛋白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等。
检查-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判断积液量的多少。还可了解宫腔内有无胚囊、胚芽、胎心搏动;附件区有无包块。
检查-其他检查:
阴道后穹窿穿刺:是妇产科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对抽出的积液、积血、积脓等,进行肉眼观察、化验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通过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可以初步判断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积液。疑为病理性积液者,可能需要做超声检查、血常规检查、分泌物涂片及病原体培养等来明确病因。
诊断-鉴别诊断:
1、盆腔炎
因炎症轻重及范围大小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常见症状为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甚至高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超声检查可有盆腔积液。分泌物涂片检查有助于诊断。
2、异位妊娠
患者多有停经史,异位妊娠破裂时,多突然感到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伴有恶心、呕吐。胚胎死亡后,常有少量的阴道出血。严重者可出现晕厥、休克。超声检查可发现子宫直肠窝有积液。
3、盆腔/腹腔恶性肿瘤
早期通常症状不明显,晚期可表现为腹胀、短期内消瘦、贫血等,腹部可摸到肿块。超声检查可发现液性暗区内有杂乱光团、光点,肿块界限不清。
4、盆腔腹膜结核
主要表现为下腹坠痛,结核活动期可有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超声可发现盆腔内有大量渗出液体。
治疗-预计治疗:
生理性盆腔积液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少量的可以自行吸收。对于病理性盆腔积液患者,医生会查明病因,根据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盆腔炎的药物治疗
主要是抗生素药物治疗。一般情况较好,症状轻,可在门诊口服或肌内注射抗生素;一般情况较差、病情严重,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需住院治疗,以静脉滴注抗生素为主。对于妊娠期女性,医生一般会选择一些相对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如头孢类、青霉素类。
2、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
甲氨蝶呤是治疗异位妊娠最主要的药物,可抑制滋养细胞增生,破坏绒毛,使胚胎组织坏死、脱落、吸收。
治疗-相关药物:
甲氨蝶呤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异位妊娠所致盆腔积液者,可行手术治疗。目前输卵管妊娠手术多在腹腔镜下完成,腹腔镜手术具有住院日更短、术后康复更快等优点。开腹手术多用于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快速进腹止血并完成手术者。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预计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生理性盆腔积液一般预后较好;病理性盆腔积液的预后取决于原发病。一般情况下,经积极正规治疗,症状可得到缓解。
预后-危害性:
由异位妊娠所致的盆腔积液,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害患者生命安全。
预后-自愈性:
生理性盆腔积液一般可自行吸收。
预后-治愈性:
经积极正规治疗,一般症状可得到缓解。
日常-护理原则:
孕妇在孕期应注意休息,保持个人卫生,按时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另外,在用药时应严格遵守医嘱,以免误用对胎儿有害的药物。
日常-用药护理:
孕期用药较为特殊,不适当的药物使用会给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遵守医嘱,不可自行改变药物剂量或停用,不擅自使用医嘱外药物。
日常-生活管理:
1、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使积液积聚在子宫直肠陷凹,使炎症局限。
2、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通风换气。
3、避免熬夜,调整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
5、不吸烟,避免吸入二手烟。
饮食-饮食调理:
患者应当注意日常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患者症状的控制及疾病恢复有较大帮助。
饮食-饮食建议:
1、多吃一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比如牛奶、豆浆、蛋类、肉类等。
2、可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等。
饮食-饮食禁忌:
1、避免饮酒。
2、忌海鲜河鲜等食物,如桂鱼、黄鱼、带鱼、黑鱼、虾、蟹等水产品。
3、忌甜腻、油腻食物,如肥肉、猪油、奶油、牛油、羊油等。
4、避免高糖食物,如巧克力、糖果、奶油蛋糕等。
5、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类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预防-预防措施:
主要是预防病理性盆腔积液,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阴部清洗习惯、积极治疗原发病等。
1、注意个人卫生
女性要注意孕期卫生,防止发生感染。
2、养成良好的阴部清洗习惯
有些女性经常使用药液来清洗阴道,这样很容易破坏阴道的酸碱环境引起菌群失调,导致感染。正确应该用温水、清水进行清洗。且应做到一人一盆,不要和其他人混用。
3、积极治疗原发病
有盆腔炎、盆腔腹膜结核、异位妊娠等疾病,需要遵医嘱进行治疗,以控制病情,防止进一步发展。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