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孕期牙龈出血症状概述: 孕期牙龈出血是指由于孕期生理、内分泌系统发生了改变,体内雌激素和...
养生
症状名称: 孕期牙龈出血
症状概述:
孕期牙龈出血是指由于孕期生理、内分泌系统发生了改变,体内雌激素和孕酮迅速增高,牙龈组织内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的牙龈出血现象。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牙龈充血、肿胀,触之极易出血或有自发性出血现象,常会引起孕妇恐慌和紧张,极易造成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妊娠期牙龈炎、牙周炎是造成孕妇齿龈出血的重要原因,而牙菌斑、结石等刺激物则是引起妊娠期牙龈炎的常见原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主要病因: 主要为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所致,此外,还与孕期激素水平有关
常见症状: 牙龈肿胀、疼痛、出血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骨髓检查及细胞化学染色
发病部位: 牙龈
就诊科室: 产科、口腔科
重要提醒: 患有口腔疾病的女性在准备妊娠前应积极治疗,避免妊娠后频繁出现牙龈出血。
流行病学:
牙龈出血是口腔科的常见症状之一,在孕期妇女中也较常见。尤其多见于患有牙周炎、牙龈炎等牙周疾病的孕妇。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牙龈出血是口腔科的常见症状之一,在孕期妇女中也较常见,但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好发人群:
患有牙周炎、牙龈炎等牙周疾病的孕妇多发。
症状-典型表现:
孕期牙龈出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牙龈充血、肿胀,触之极易出血或有自发性出血现象,常会引起孕妇恐慌和紧张,极易造成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1、怀孕前未患牙龈炎的女性
妊娠后患本病风险比较低,一般只是偶尔发生一些不太严重的出血、肿胀。
2、孕前患有牙龈炎或牙周炎的女性
妊娠后炎症会加重,牙龈可出现显著增生、肿胀、出血,个别牙龈还会增生至肿瘤状,称为“妊娠期龈瘤”,严重时还会妨碍进食,对牙周骨组织的破坏也加重,往往引起多颗牙齿的松动,甚至脱落。
原因-总述:
牙龈出血是牙周炎和牙龈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为一种慢性感染,可刺激机体免疫炎症反应,在孕期激素水平变化过大,会增加牙龈出血的风险。
原因-症状起因:
1、炎症
牙龈的慢性炎症和炎症性增生是牙龈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如牙龈炎、牙周炎,牙龈缘及龈乳头红肿、松软甚至增生。一般在受局部机械刺激(如刷牙、进食硬物、剔牙)时引起出血,出血量不多,能自行停止。
2、激素水平
孕妇孕期由于内分泌系统改变,妊娠期高浓度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变化会调节机体免疫反应,从而增加孕妇牙龈出血的发生率。此外,由于妊娠期激素的变化,牙龈增厚变软,使食物易在牙袋内储存,致使局部感染,从而导致牙龈出血。
3、刺激物
牙菌斑、结石等刺激物可引起妊娠期牙龈炎,进而导致牙龈出血。
原因-常见疾病:
牙周炎、牙龈炎
就医-门诊指征:
1、孕妇牙龈反复出血,或持续出血不止;
2、伴有牙龈痒、胀、不适,牙齿疼痛;
3、伴有口臭,影响日常交往;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孕妇可去产科或口腔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过一些药物,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牙龈出血多久了?是间断出现还是持续出现的?可以自行停止吗?
2、出血量大吗?
3、除了牙龈出血外,您还有其他症状吗?
4、您怀孕几个月了?
5、您以前有过类似的情况吗?
6、您平时口腔卫生怎么样?按时刷牙吗?定期到医院洗牙吗?
7、您既往有口腔疾病吗?是否接受过治疗?
8、您经常吃质地较硬的食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导致我牙龈出血的原因有哪些?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检查前需要注意什么吗?
3、我的症状严重吗?是否需要住院?
4、对于我来说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能治好吗?治好以后还会出现牙龈出血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平时我该注意哪些问题?
8、怀孕期间能吃药吗?会不会影响胎儿?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孕妇牙龈反复出血或牙龈出血不能停止,须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口腔检查,初步判断病情。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做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骨髓检查及细胞化学染色等。
检查-体格检查:
口腔检查可发现多数患者口腔卫生不良,异味明显,牙结石和软垢堆积,牙龈充血水肿,部分龋病致残根、残冠。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以了解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的计数,是血液疾病基本的诊断方法之一。
2、肝肾功能检查
可以帮助判断肝肾功能是否异常,有助于肝肾疾病的诊断。
3、凝血功能检查
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可以评估凝血功能有无异常,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
4、骨髓检查及细胞化学染色
骨髓检查包括骨髓穿刺液涂片及骨髓活检,对某些血液病有确诊价值(如白血病)。细胞化学染色对急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是必不可少的,如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等。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如日常口腔卫生习惯、是否经常吃硬质食物、有无不良修复体等,再结合牙龈出血的量、发作频率及伴随症状等,以及体格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一般可作出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牙周炎和牙龈炎:二者皆可出现牙龈出血、颜色改变等症状,主要区别在于磨牙、切牙的邻面有无附着丧失、有无早期的牙槽嵴顶吸收。牙龈炎应无附着丧失,牙槽嵴顶的骨硬板完整连续,一般不难进行鉴别。
治疗-预计治疗:
孕期牙龈出血首先应清除局部刺激物,常用方法为牙周洁治术,通常不宜使用药物治疗,除非患者合并牙龈、牙周脓肿等严重感染。临床常用局部药液冲洗、外涂等方式给药。此外,还需按照医生的口腔卫生指导,保证口腔的卫生。
治疗-一般治疗:
1、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包括早晚正确刷牙、合理使用牙线或牙签。
2、戒烟,增加蔬菜摄入量。
3、在平时要重视牙齿的护理,用软毛刷刷牙,在进食后彻底清洁牙齿,经常漱口。
治疗-药物治疗:
孕妇一般不宜用药,必要时可局部用2%次氯酸钠(或3%过氧化氢)冲洗后,涂碘甘油(或西地碘含片含化)。
治疗-相关药物:
次氯酸钠、过氧化氢、碘甘油、西地碘
治疗-手术治疗:
可分期行超声牙周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
1、牙周洁治术是使用洁治器械除去牙石和菌斑,并磨光牙面,防止菌斑和牙石再次沉积,是治疗牙周病的重要疗法。
2、龈下刮治术是用比较精细的龈下刮治器,刮除位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
治疗-治疗周期:
孕期牙龈出血的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预计治疗费用:
孕期牙龈出血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轻症的牙龈出血一般可在分娩后逐渐痊愈;严重的牙龈出血通过正规治疗,一般可缓解症状。
预后-危害性:
1、严重牙龈出血可影响食欲,导致胎儿营养不足。
2、牙龈长期大量出血可能会引起贫血。
预后-治愈性:
通过积极治疗,一般可缓解症状。
日常-护理原则:
牙龈出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生活管理,纠正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
日常-生活管理:
1、每天用具有杀菌功能的漱口水,进行漱口。
2、使用短软毛的牙刷轻轻刷牙,以免引起牙龈出血。
3、三餐后立即刷牙,可以在皮包里放一套牙膏牙刷,以方便随时都可以刷牙。
4、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使抵抗力下降。
饮食-饮食调理:
牙龈出血的患者应重视饮食调理,不良的饮食方式可能导致牙龈反复出血。患者宜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不吃质硬的食物。
饮食-饮食建议:
1、保证饮食中丰富的钙及高质量的蛋白质,宜多吃乳制品、鸡蛋、大豆、鱼类等。
2、维生素C缺乏易引起牙龈出血,故应增加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萝卜、番茄、柑橘等。
3、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饮食-饮食禁忌:
1、不要吃过硬的食物,避免机械刺激引起牙龈出血。
2、少吃甜、冷、酸、辣等刺激性的食物。
3、不要抽烟,不要喝酒。
预防-预防措施:
孕期牙龈出血是可以预防的,平时保持口腔卫生、正确刷牙、定期洗牙等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1、保持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早晚或进食后刷牙,饭后漱口。
2、选用软毛牙刷,牙刷和牙龈线呈45°角刷牙;刷牙时力度要轻,不要过度用力。
3、在妊娠前积极治疗牙周炎、龋齿等口腔疾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