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孕期阴道瘙痒症状概述: 孕期阴道瘙痒是指在怀孕期间出现阴道瘙痒的症状。通常由阴道炎所致,...
养生
症状名称: 孕期阴道瘙痒
症状概述:
孕期阴道瘙痒是指在怀孕期间出现阴道瘙痒的症状。通常由阴道炎所致,常见于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因此,一旦出现阴道瘙痒症状,需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原菌的种类,选择合理的药物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主要病因: 通常由阴道炎所致
常见症状: 怀孕期间阴道瘙痒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阴道pH测定、阴道分泌物检测、超声检查
发病部位: 阴道
就诊科室: 产科
重要提醒: 孕期阴道瘙痒通常由于阴道炎所致,可致胎膜早破、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等,因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进行诊治。
流行病学:
孕期阴道瘙痒暂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
传染性:
由感染性阴道炎所致的阴道瘙痒多具有传染性。传染源为患者本人,病原菌可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衣服或用具传播。
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
好发人群:
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1、滴虫性阴道炎时,除阴道瘙痒外,还可有阴道分泌物增多,间或出现灼热、疼痛、性交痛等。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时,阴道瘙痒症状明显,持续时间长,严重者坐立不安,以夜晚更加明显。部分患者有外阴部灼热痛、性交痛以及排尿痛。此外,还可伴阴道分泌物增多,其阴道分泌物的特征为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
3、细菌性阴道炎时,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性交后症状加重。伴有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呈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状。
原因-总述:
女性在怀孕期间,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阴道分泌物增多,且孕妇抵抗力下降,易患阴道炎,从而出现阴道瘙痒。不同类型的阴道炎,其病原菌种类也有所不同。
原因-症状起因:
1、滴虫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主要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病原体为假丝酵母菌,属机会致病菌,正常女性阴道内可存在假丝酵母菌,但并不致病,一般在各种原因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时,假丝酵母菌可侵袭人体造成发病。
3、细菌性阴道炎
正常阴道内菌群以乳杆菌为优势菌群,但阴道内菌群可因多种原因出现菌群紊乱,导致部分厌氧菌增加引起细菌性阴道炎。
原因-常见疾病:
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炎
就医-门诊指征:
1、孕期出现阴道瘙痒。
2、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且伴有异味、颜色异常。
3、伴烧灼感、性交痛或排尿痛。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应到产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穿宽松的运动裤或者裙子,方便做妇科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怀孕前有这样的症状吗?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对宝宝有影响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跟怀孕有关吗?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会对宝宝造成危害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在怀孕后出现阴道瘙痒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医生首先会询问患者在孕前是否有相关病史,并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进行阴道pH测定、阴道分泌物检测、超声检查等来详细判断患者阴道瘙痒的病因。
检查-体格检查:
阴道炎患者多需行妇科检查,除对患者的外阴及阴道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外,还可了解阴道分泌物的量、性质、异味等,对患者的病因及病病情做初步判断,有时可能需要用到扩阴器。
检查-实验室检查:
1、阴道pH测定
阴道的酸碱度对患者的发病存在一定影响,医生可能会通过在阴道壁上使用pH测试棒或pH纸来测定患者阴道pH,对于判断阴道炎病因有一定帮助。
2、阴道分泌物检测
医生多会取患者阴道分泌物送检以明确分泌物内有无致病原,不同类型致病原的检测方法可能有所区别,阴道分泌物对于感染原因导致的阴道炎确诊及后续治疗有重要价值。
检查-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了解胎儿的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病史,怀孕期间出现阴道瘙痒的表现,以及白带的颜色、质、味等,结合体格检查、阴道分泌物、超声等检查,一般可对病因做出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滴虫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主要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除阴道瘙痒外,还可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妇科检查可见阴道黏膜充血,严重者宫颈有散在出血点,形成“草莓样”宫颈,后穹隆有多量白带。阴道分泌物涂片可见到滴虫。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病原体为假丝酵母菌,阴道瘙痒症状明显,其阴道分泌物的特征为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分泌物检查可见假丝酵母菌。
3、细菌性阴道炎
是由于细菌引起,有轻度外阴瘙痒,分泌物呈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状。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可发现线索细胞。其阴道pH值一般大于4.5。
治疗-预计治疗:
孕期阴道瘙痒通常由阴道炎所致,阴道炎的治疗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不同类型的阴道炎治疗药物可有所不同。此外,多数阴道炎患者男性伴侣需一同接受治疗,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治疗-一般治疗:
1、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
2、勤换内裤,用温水进行洗涤,为避免交叉感染,应固定专用盆,不可与其他衣物混合洗。
治疗-药物治疗:
1、滴虫性阴道炎
目前对甲硝唑治疗能否改善滴虫阴道炎的不良妊娠结局尚无定论。甲硝唑虽可透过胎盘,但未发现妊娠期应用甲硝唑会增加胎儿畸形或机体细胞突变的风险。但替硝唑在妊娠期应用的安全性尚未确定,应避免应用。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妊娠期患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以小剂量长疗程为佳,禁用口服唑类抗真菌药物。
3、细菌性阴道炎
治疗多选用抗厌氧菌药物,主要有甲硝唑,可视情况选择口服全身用药或局部用药。
治疗-相关药物:
甲硝唑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预计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孕期阴道瘙痒症状经积极、正规药物治疗,一般症状可得到缓解,有较好的预后。
预后-危害性:
1、孕期出现阴道瘙痒症状,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2、孕期阴道瘙痒通常由于阴道炎所致,不及时治疗,可致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适当、恰当的处理,一般症状可得到缓解。
日常-护理原则:
孕妇在孕期应注意休息,保持个人卫生,按时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另外,在用药时应严格遵守医嘱,以免误用对胎儿有害的药物。
日常-用药护理:
孕期用药较为特殊,不适当的药物使用会给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遵守医嘱,不可自行改变药物剂量或停用,不擅自使用医嘱外药物。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休息,保证良好、充足的睡眠。
2、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通风换气。
3、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选用宽松、透气的内裤,尽量选择纯棉的材质。
4、被褥要经常晾晒,减少微生物的滋生。
5、不吸烟,避免吸入二手烟。
6、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于激动、忧虑。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及时了解胎儿的情况;若有不适,及时就诊。
饮食-饮食调理:
患者应当注意日常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患者症状的控制及疾病恢复有较大帮助。
饮食-饮食建议:
1、多吃一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比如牛奶、豆浆、蛋类、肉类等。
2、可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等。
饮食-饮食禁忌:
1、避免饮酒。
2、忌海鲜河鲜等食物,如桂鱼、黄鱼、带鱼、黑鱼、虾、蟹等水产品。
3、忌甜腻、油腻食物,如肥肉、猪油、奶油、牛油、羊油等。
4、避免高糖食物,如巧克力、糖果、奶油蛋糕等。
5、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类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预防-预防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生活习惯,可一定程度上的降低孕期阴道瘙痒发生的风险:
1、避免乱用抗生素
经常乱用一些抗生素会导致阴通内的菌群失调,使病菌大量繁殖,从而增加了阴道炎的发病率。在使用抗生素时,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不要过度清洗阴道
过度清洁阴道的卫生,导致内部环境紊乱,反而更容易滋生细菌,平时清洗私处时只需要用干净的湿开水就可以。
3、内裤的选择
服装的选择主要是内裤的选择,要选择透气性好的内裤,如纯棉或其他天然纤维织物,女性的内裤必须要单独清洁,以免被外衣外裤上的细菌传染,尤其是家里或者自己患有阴道炎疾病的女性,就要更加注意卫生,内裤要常在阳光下晒干。不要穿紧身化纤内裤和过紧的裤子。
4、不要长时间久坐
如果经常久坐就会导致私处透风不畅,血液循环受到阻碍,从而引发阴道炎。平时可以适当的多参与一些体育活动,加强自身的抵抗力。
5、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外阴用具专人专用,用过的内裤、毛巾、盆均应该用开水烫洗;去公共场所应,如公共厕所、游泳池、浴室,尽量避免接触他人用具,预防交叉感染;如厕后需从前向后擦拭,以避免来自直肠的感染。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