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肢体麻痹症状概述: 肢体麻痹是指上、下肢的感觉或运动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常因神经系统器质...
养生
症状名称: 肢体麻痹
症状概述:
主要病因: 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运动系统病变等多种疾病引起
常见症状: 肢体麻木、感觉丧失
检查项目: 脑脊液检查、血清铜、尿铜、血清铜蓝蛋白含量测定、X线、CT、MRI
发病部位: 下肢、上肢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外科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神经系统病变
上下肢瘫痪、末梢神经病变、正中神经损害、桡神经损害、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脊髓病、颈椎病等。
2、运动系统病变
骨折、外伤、腕管综合征、网球肘、肘管综合征、肩周炎等。
3、其他
脑卒中、颅脑病变及损伤、亨廷顿病、肝豆状核变性、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原因-常见疾病:
瘫痪、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脊髓病、颈椎病、骨折、外伤、腕管综合征、网球肘、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脑卒中、亨廷顿病、肝豆状核变性、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就医-急诊指征:
1、突发半身感觉麻痹、无力、运动障碍,甚至昏迷,要警惕脑血管疾病;
2、外伤后肢体麻痹;
3、肢体麻痹伴高热、寒战等严重感染表现;
4、出现其它危及生命的病症。
以上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持续或反复手脚麻木,就像戴了手套或穿了袜子后出现的感觉;
2、伴反复头痛、头晕等;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急诊科:患者起病急骤、病情严重,同时出现运动障碍、甚至昏迷等症状时,可拨打120急救电话送急诊进行相关的诊疗措施。
2、神经科:怀疑颅内病变、颅内损伤、颅内感染者,可咨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3、骨科、脊柱外科:骨折、外伤等导致的肢体麻痹,可去骨科和脊柱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为了便于检查,建议患者着宽松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症状严重、年老体弱、未成年的患者,建议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为了确保就医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建议患者提前采取一些简单的准备措施。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什么时候出现肢体麻痹的感觉的?这个症状持续了多久了?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2、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迹象呢?什么情况下会有加重或缓解?
3、肢体麻痹的症状是突然出现的吗?还是渐渐出现的?
4、除了肢体麻痹的感觉外,身体其他部位有没有麻痹的感觉?
5、肢体的感觉怎么样?活动怎么样?
6、近期有没有受过什么外伤?平时运动量怎么样?平时学习、工作、生活的状态怎么样?
7、肢体以前受过外伤或做过什么手术吗?颅脑、脊柱等受过什么外伤或有过什么疾病吗?
8、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病史吗?
9、以前是否有看过医生?接受了什么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是否复发?
10、发病以来,您的睡眠、饮食怎么样?大小便怎么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发生肢体麻痹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需要住院吗?
5、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疗我的疾病呢?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会有什么风险呢?会不会对我的身体造成其他不好的影响?
7、现在有确切的诊断吗?诊断是什么病呢?治疗的下一步是什么?需要我怎么配合?
8、我身体还有其他的不适,会影响我这次的治疗吗?
9、平时生活中我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管理呢?需要注意些什么?
10、如果可以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一般都会复查什么项目呢?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肢体情况、感觉功能和神经反射。然后可能建议患者做X线、CT或MRI检查,了解是否存在头部疾病。必要时,还可做脑电图、肌电图及实验室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清铜、尿铜和血清铜蓝蛋白含量测定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血糖、血脂检查有助于糖尿病和高血脂的诊断。
3、脑脊液检查可以测定颅内压及测量脑脊液中细胞、蛋白、糖及氯化物的含量,对于颅脑损伤及炎症病变等诊断有重要意义,对帕金森病、手足徐动症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
4、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血脂、肾功能及血电解质等检查,有利于发现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CT、MRI检查
有助于骨骼、关节异常,还可观察脑部是否有器质性病变。
2、血管造影
有助于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1、脑电图检查:对脑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变有意义,还对帕金森、手足徐动症等疾病有一定诊断和鉴别意义。
2、肌电图:对相关部位的肌肉、神经、兴奋传导功能进行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临床症状的典型表现,结合体格检查、血糖、血脂、血清、X线、CT、MRI、脑电图等检查结果,一般不难诊断。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医生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中风先兆、末梢神经病变、正中神经损害、桡神经损害、脊髓病、颈椎病、帕金森病、手足徐动症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中风先兆
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半是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或动脉硬化病史。特点是突然半身无力而麻木。有的半身麻木及无力,仅数分钟就出现好转,不少人相隔数小时或一两天才会出现中风。因此,中老年人出现半身麻木和无力,则要警惕出现中风,应及时就医。
2、末梢神经病变
特点是末端神经麻木,就像戴了手套或穿了袜子后出现的感觉。这种疾病多由缺乏维生素B1,或由药物及重金属中毒所致经过适当的治疗,一般2~6个月即可痊愈。但是,手指麻木的现象,如果持续过久或症状加重,则不应麻痹大意。因为老年人持续出现一侧大拇指麻木感觉,往往是脑中风预兆。
3、正中神经损害
前臂和上臂的正中神经因外伤、肿瘤、受压等引起掌面、大拇指、食指、中指麻痛。其在腕部最易受损伤或受压,称腕管综合征。可引起感官障碍、拇指对掌、对指功能受限、前臂旋前不能或受限、肌肉萎缩。
4、桡神经损害
在上臂外侧的中下段处桡神经较易受损伤,出现大拇指食指的背面麻痛及手指、手腕下垂。
5、脊髓病
当脊髓有炎症、肿瘤或外伤等情况时,可以表现为一侧肢体麻木而另一侧肢体无力,或者表现为身体下半截麻木无力。
6、颈椎病
如果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出现一侧或两侧上肢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如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7、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个别早到20多岁,隐匿起病,进展缓慢,多以震颤为初发症状,常自一侧上肢开始,逐渐波及其他肢体。但症状出现先后因人而异。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其他症状有口咽和腭肌运动障碍使讲话缓慢,音量低,流涎,严重时吞咽困难等。
8、手足徐动症
手足徐动症的症状首先表现为手指不断做出缓慢的、弯弯曲曲的奇形怪状的强烈运动,掌指关节过分伸展,5指扭转可以呈“佛手”样姿势。下肢受累时,拇指表现为自发性背屈。手足徐动症的患者还可以伴有面肌、咽喉肌、舌肌受累,表现为挤眉弄眼,扮成各种“鬼脸”和言语不清、吞咽困难,严重者尚有扭转痉挛或痉挛性斜颈。本病常于随意运动时出现。精神紧张时加重,放松或休息时减轻,入睡时消失。
9、亨廷顿病
亨廷顿病又称慢性进行性舞蹈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特征为中老年起病的慢性进行性加重的舞蹈样动作,智能减退和精神障碍。典型表现为手指弹钢琴样动作和面部怪异表情,累及躯干可产生舞蹈步态,并可合并手足徐动及投掷症。随着病情进展,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减轻,而肌张力障碍及动作迟缓、肌强直、姿势不稳等帕金森综合征变得越来越明显。而精神障碍可表现为情感、性格、人格变化及行为异常,患者常表现为注意力减退、记忆力降低、认知功能减退,逐渐发展终至痴呆。
10、肱骨干骨折
可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受伤后,上臂出现疼痛、肿胀、畸形、皮下瘀斑和上肢活动障碍。检查可发现假关节活动,骨擦感,骨传导音减弱或消失。若合并桡神经损伤,可出现垂腕,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拇指不能伸,前臂旋后障碍,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X线拍片可确定骨折的类型、移位方向。
11、瘫痪
是指随意运动功能障碍,出现肌力的减弱或丧失,可由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肌肉本身病变引起。当存在双侧大脑病变、脑干病变、颈脊髓病变、多发性神经病及肌肉病变等疾病时,可导致四肢瘫痪,导致四肢运动功能出现问题。
12、颅内肿瘤
有多种类型,不同部位的组织可导致不同的肢体功能问题。肿瘤常见头痛、呕吐及视力减退、视野缩小等视神经乳头水肿症状。不同部位的肿瘤可导致不同神经功能缺损,从而导致不同的部位异常,如小脑蚓部受累时肌张力减退及躯干和下肢共济运动失调,小脑半球肿瘤出现同侧肢体共济失调等。
治疗-预计治疗:
肢体麻痹的治疗重点在于尽快明确病因,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缺血性脑卒中所致的肢体麻痹者治疗重在溶栓和抗凝等;肱骨干骨折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颅内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也可配合放化疗。
治疗-治疗方法:
1、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
(1)一般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吸氧,调控血压,控制血糖,降低颅内压,吞咽困难患者可鼻饲进食,同时积极治疗发热、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2)特殊治疗
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抗凝治疗、降纤治疗、神经保护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出血转化治疗、外科或介入治疗、康复治疗等。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及功能的恢复。
2、肱骨干骨折
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在麻醉的情况下,进行手法复位,将骨折部位恢复正常位置,并用石膏进行外固定,令骨头在保持正确的位置下进行生长、恢复。
(2)手术治疗
无法进行手法复位或手法复位失败时,可进行手术来将骨骼进行复位,并对损伤的血管和神经进行修复。
(3)康复治疗
无论是手法复位外固定,还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均应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在锻炼过程中,还可配合理疗、体疗等,有助于肢体功能的尽早恢复。
3、颅内肿瘤
(1)内科治疗
主要是降低颅内压,术前有癫痫病史或术后出现癫痫,可进行抗癫痫药物治疗。
(2)外科治疗
可根据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案进行收取切除肿瘤。
(3)放射治疗
用于对放射线敏感的生殖细胞瘤、淋巴瘤等,确诊后可首选放射治疗。也可作为恶性脑瘤部分切除后辅助治疗。
(4)化学药物治疗
药物包括丙卡巴肼、卡氮芥和环己亚硝脲或VP26,VP16及顺铂等。替莫唑胺可用于治疗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复发的间变形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有时还可与放射治疗同时进行。
(5)其他治疗
包括免疫、基因、光疗及中药等方法治疗颅内肿瘤。
治疗-相关药物:
丙卡巴肼、卡氮芥、环己亚硝脲、替莫唑胺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