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蛛网膜粘连症状概述: 蛛网膜是一层半透明的膜,由很薄的结缔组织构成。蛛网膜粘连(arac...
养生
症状名称: 蛛网膜粘连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arachnoid adhesion
主要病因: 感染、颅骨及脊柱病变、外伤、异物进入蛛网膜下腔、医源性损伤
常见症状: 头痛、呕吐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结核菌素试验、脑脊液检查、X线检查、CT、MRI
发病部位: 颅脑、头部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传染性:
症状-典型表现:
蛛网膜粘连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除此之外,还可见视力障碍(如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眼球震颤、头晕、耳鸣、颈项强直、癫痫发作、肢体协调性变差以及尿频、尿急等表现。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感染
如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囊虫病、各种类型脊髓炎等。
2、颅骨及脊柱病变
如颅底凹陷症、脊柱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等。
3、外伤及医源性损伤
(1)颅脑外伤及脊柱外伤均可导致蛛网膜粘连,外伤可很轻微,颅底或脊柱可无骨折等改变。
(2)医源性损伤,如椎管造影、椎管穿刺及椎管手术等。
4、异物进入蛛网膜下腔
如蛛网膜下腔出血、抗菌素、麻醉剂、造影剂(脊髓碘油造影)等。
5、其他
如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等。
原因-常见疾病:
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囊虫病、脊髓炎、颅底凹陷症、脊柱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等。
就医-急诊指征:
1、突发一侧或部分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
2、剧烈头痛,难以忍受,伴有恶心、呕吐等;
3、颈项强直、颈部僵硬、活动受限,被动屈曲颈部时有阻抗感,下巴不能贴近胸部;
4、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发热、咳嗽、咳痰等;
2、头痛、呕吐、视力障碍;
3、眩晕、耳聋、耳鸣等;
4、腰痛,伴一侧或双下肢麻木、疼痛;
5、有结核病史或接触史,伴有长期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应警惕结核杆菌感染的情况;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检查发现蛛网膜粘连,患者常因以上情况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需及时去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以到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患者在就诊前尽量清淡饮食,避免大吃大喝,同时忌烟忌酒。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具体表现为哪里不舒服?这些症状出现多久了?
2、您的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您之前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么治疗的?
4、您近期是否有过颅脑或脊柱的外伤?
5、您最近接触过结核患者吗?
6、您有过脑膜炎、腰椎间盘突出、多发性硬化等病史吗?是怎么治疗的?
7、您在出现这些不适症状之前做过椎管穿刺或椎管手术吗?
8、您的家属中有和您症状相似的患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适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会有遗传的风险吗?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治疗后会有后遗症吗?
6、如果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日常生活中我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疾病的概况;然后可能建议患者先做头部X线、CT、MRI、脑脊液及血常规检查等;必要时可做结核菌素试验。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观察意识状态是否清晰、语言是否流利;有无畸形、外伤,姿势、步态是否正常等。
2、脑神经系统检查
检查肌力、肌张力、生理反射是否正常、有无脑膜刺激征、病理征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升高可提示有炎性感染。
2、结核菌素试验
适用于结核的排查,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有助于结核的诊断。
3、脑脊液检查
有助于脑、脊髓炎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适用于骨折、炎症性或退行性骨病、脊柱形态改变等的排查,但X线平片检查蛛网膜粘连,常属阴性,诊断有赖于椎管造影。
2、CT
CT的密度分辨力高,对脑、脊髓等软组织病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对骨病的诊断也有重要作用。
3、MRI
可以清晰地显示脊髓、蛛网膜下腔的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症状,结合血常规、结核菌素试验、脑脊液检查、X线检查、CT、MRI等相关检查可明确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常需排查是否存在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性硬化、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常见病因的鉴别诊断如下:
1、结核性脑膜炎
常有其他部位结核病史,多数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程后期可出现脑神经、脑实质受累表现,如复视、肢体瘫痪、昏迷、癫痫发作、脑疝等,影像学检查可见蛛网膜粘连。
2、化脓性脑膜炎
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的脑脊膜炎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化脓性感染。通常急性起病,好发于婴幼儿和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可表现为发热、寒战、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如偏瘫、失语等。脑膜刺激征阳性,椎管造影可显示蛛网膜粘连。
3、腰椎间盘突出症
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急性期患者,由于脊神经根处水肿明显,导致剧烈疼痛,甚至引起继发性蛛网膜粘连。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均为阳性,影像学检查可确诊。
4、多发性硬化
绝大多数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空间和时间多发性、临床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如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视力下降、意向震颤、发作性症状、精神异常等,影像学检查可见硬化病灶及蛛网膜粘连。
5、蛛网膜下腔出血
最常见原因为颅内动脉瘤或脑(脊髓)血管畸形。典型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脑膜刺激征,伴或不伴局灶体征。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如欣快、谵妄、幻觉等。还可有癫痫发作、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如动眼神经麻痹、失语、单瘫或轻偏瘫、感觉障碍等,严重者会导致蛛网膜粘连。头颅CT、脑血管造影等可协助诊断。
治疗-预计治疗:
蛛网膜粘连治疗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重点在于抗结核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治疗重在于抗菌治疗,再结合对症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首先应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其次要防止再出血。
治疗-治疗方法:
1、结核性脑膜炎
(1)抗结核治疗:只要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高度提示本病,即使抗酸染色体阴性也应立即开始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或乙胺丁醇、链霉素。其中链霉素具有耳毒性,可造成患者听力下降,甚至失聪,药物可通过胎盘屏障,导致胎儿先天性耳聋,故临床一定要慎重使用。
(2)激素治疗:用于脑水肿引起的颅内压增高,伴局灶性神经体征和蛛网膜下腔阻塞的重症患者。成人常选用泼尼松口服。
(3)药物鞘内注射:蛋白质定量明显增高、有早期椎管梗阻、肝功能异常致使部分抗结核药物停用、慢性、复发或耐药的情况下,在全身药物治疗的同时可辅以鞘内注射,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透明质酸酶,直至脑脊液检查正常。
(4)其他:颅内压增高者可选用渗透性利尿剂。重症及昏迷的患者注意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的平衡,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小量输血或给予静脉高营养;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抗惊厥。
2、化脓性脑膜炎
(1)抗菌治疗:及早使用抗生素,通常在确定病原菌之前使用广谱抗生素,若明确病原菌则应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2)激素治疗:激素可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稳定血脑屏障。对病情较重且没有明显激素禁忌证的患者可考虑应用。通常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
(3)对症支持治疗:颅内压高者可脱水降颅内压;高热者使用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剂;癫痫发作者给予抗癫痫药物以终止发作。
3、蛛网膜下腔出血
(1)一般处理:保持生命体征稳定,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避免用力和情绪波动。
(2)预防再出血:绝对卧床休息4~6周,并注意调控血压,应用抗纤溶药物。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治疗是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3)其他:积极防治脑血管痉挛、癫痫等。
治疗-相关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