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赤芍药别名: 木芍药、草芍药、红芍药、毛果赤芍性味归经: 味苦,性微寒;归肝经药材分类:...
养生
药材名称: 赤芍药
别名: 木芍药、草芍药、红芍药、毛果赤芍
性味归经: 味苦,性微寒;归肝经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本品苦寒入肝经血分,善清泻肝火,泄血分郁热而奏凉血,止血之功。
2、目赤肿痛,痈肿疮疡:本品苦寒入肝经而清肝火。
3、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打损伤:本品苦寒入肝经血分,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
功效-用法用量:
功效-注意事项:
功效-化学成分:
功效-药理作用:
功效-毒理作用:
赤芍注射液(水提醇沉)小鼠静脉注射的最大耐受量为50g/kg,猫的最小致死量>186g/kg。赤芍D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4.6g/kg,赤芍C为2.9g/kg,赤芍A为10.8g/kg。芍药苷的药理参见“白芍”条。
功效-相关论述:
1、《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2、《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3、《日华子》:“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赤色者多补气。”
4、《开宝本草》:“别本注云,利小便,下气。”
5、《滇南本草》:“泄脾火,降气,行血。退血热。”
6、《本草要略》:“泻肝家火。”
7、《纲目》:“止下痢腹痛后重。”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衄血不止:赤芍药为末,水服二钱匕。(《事林广记》)
2、治肠风下血:赤芍药一两,瓦上烧存性。为末,温酒调下二钱。(《妇人良方》)
3、治赤痢多,腹痛不可忍:赤芍药二两,黄柏二两(以蜜拌和涂炙令尽,锉)。上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淡浆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圣惠方》赤芍药散)
4、治肝经不足,受客热风壅上攻,眼目赤涩,睛疼睑烂,怕日羞明,夜卧多泪,时行暴赤,两太阳穴疼,头旋昏眩,视物不明,渐生翳膜:赤芍药、当归(洗、焙)、黄连(去须)。上药等分,捣罗为细末。每用二钱,极滚汤泡,乘热熏洗,冷却再温洗,一日三五次洗,以瘥为度。(《局方》汤泡散,明睛散)
5、治一切痈疽发背,疖毒恶疮:用赤芍药、当归、甘草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卫生易简方》)
6、治妇人赤带下不止:赤芍药一两,熟干地黄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普济方》)
7、治五淋:赤芍药一两,槟榔一个(面裹煨)。上为末,每服一钱。水煎,空心服。(《博济方》)
8、治遗精,白浊:赤芍药、猪苓各一两,上用黄蜡二两,溶汁和药,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盐汤下。(《普济方》)
9、治妇人五心烦热:赤芍药、水仙、荷叶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白滚汤调下。(《卫生易简方》)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根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40cm,直径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并有须根痕及横向凸起的皮孔,有的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道地产区: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