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酢浆草拉丁文名: HerbaOxalisCorniculatae别名: 酸箕、三叶酸草、...
养生
药材名称: 酢浆草
拉丁文名: HerbaOxalisCorniculatae
别名: 酸箕、三叶酸草、酸母草、鸠酸草、小酸茅、雀林草、酸浆、赤孙施、田字草、酸浆草
性味归经: 味酸,性寒;归肝、肺、膀胱经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1、湿热泄泻,痢疾,淋病,带下:酢浆草性寒,有清热利湿之功,可用于湿热内蕴引起的泄泻、痢疾、黄疸、淋病、赤白带下等证,单用或配伍其他清热利湿之品同用,以增强疗效。
2、吐血,衄血,尿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酢浆草味酸,性寒,有凉血止血,散瘀消肿之效,可去一切逆血瘀血。故常用于血热妄行而致出血及瘀血内停诸证,多单味煎服或捣烂外敷。
3、咽喉肿痛,痈疽疔疮,丹毒,湿疹,带状疱疹,疥癣,烫火伤,毒蛇咬伤:酢浆草有清解热毒之殊功,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及外科、皮肤诸证均可用本品治之。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研末;或鲜品绞汁饮。外用:适量,煎水洗、捣烂敷、捣汁涂或煎水漱口。
功效-注意事项:
孕妇及体虚者慎服。
功效-化学成分:
全草含抗坏血酸,去氢抗坏血酸,丙酮酸,乙醛酸,脱氧核糖核酸,牡荆素,异牡荆素,牡荆素-2″-O-β-D-吡喃葡萄糖甙,以及17种化合物:如2-庚烯醛,2-戊基呋喃,反式植醇,并含中性类脂化合物,糖脂,磷脂以及脂肪酸(C10-C14),α-生育酚,β-生育酚。
功效-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50%酢浆草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功效-毒理作用:
同属植物毛茛酢浆草Oxaliscernua能损伤家畜如牛的肾脏,使其血中非蛋白氮(NPN)明显升高。
功效-相关论述:
1、《滇南本草》:“止久泻滑痢,赤白痢疾或休息痢。”
2、《纲目》:“主小便诸淋,赤白带下……治沙石淋。煎汤洗痔痛脱肛甚效。捣涂汤火、蛇蝎伤。制砂、汞、硇、矾、砒石。”
3、《生草药性备要》:“杀螆止痛,散热消肿,理跌打,散瘀血,又干水止痒。”
4、《医林纂要·药性》:“补肺,泻肝,除热气,去瘀血,敛阴出治节。治吐血,衄血,去一切逆血瘀血及血热痈毒。”
5、《福建药物志》:“治小儿夜啼,产褥热,产后腹痛,乳腺炎初起。”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泄泻、痢疾,可单味煎服或加红糖蒸服。
2、治黄疸,可配茵陈、金钱草、平地木、土大黄等以清利退黄。
3、治淋症,可用鲜品捣汁,入蜜调服;配海金沙、金钱草可用于沙石淋症。
4、治妇女赤白带下,可用本品煎汤,酒调服。
4、治吐衄,可酌加食盐煎服。
5、治湿热尿血,有用本品配玉米须同煎代茶饮服。
7、治月经不调,可配益母草、泽兰等泡酒服。
8、治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及外科、皮肤诸证,多单味煎服或配半枝莲、马齿苋等以增强清热解毒疗效,并可用本品捣敷煎水外洗,以配合内治。
9、治心热而致失眠、多梦、健忘,可配松针、大枣。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尤以夏、秋季为宜洗净,鲜用或晒干。
加工保存-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残根及杂质,抢水洗净,切段,干燥。
加工保存-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为段片状。茎、枝被疏长毛。叶纸质,皱缩或破碎,棕绿色。花黄色,萼片、花瓣均5枚。蒴果近圆柱形,有5条棱,被柔毛,种子小,扁卵形,褐色。具酸气。味咸而酸涩。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道地产区: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植物学信息-生长见习:
植物学信息-繁殖方式:
植物学信息-栽培技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