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狗肉性味归经: 味咸、酸,性温;归脾、胃、肾经药材分类: 动物中药材概述: 狗肉,中药名...
养生
药材名称: 狗肉
性味归经: 味咸、酸,性温;归脾、胃、肾经
药材分类: 动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脘腹胀满,浮肿,腰痛膝软,阳痿,寒疟,久败疮。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
功效-禁忌:
阴虚内热、素多痰火及热病者慎服。
1、《食疗本草》:“不可炙食,恐成消渴。但和五味煮,空腹食之。不与蒜同食,必顿损人。若去血,则力少不益人。瘦者多是病,不堪食。女人妊娠勿食。”
2、《医学入门·本草》:“阴虚人食之发热难治。”
3、《纲目》:“反商陆,畏杏仁,同菱食生癫。热病后食之,杀人。若素常气壮多火之人,则宜忌之。”
4、《本草经疏》:“发热动火,生痰发渴,凡病人阴虚内热,多痰多火者慎勿食之,天行病后尤为大忌,治痢亦非所宜。”
5、《本草省常》:“多食生邪热,助肾火;同蒜及无鳞鱼食杀人;同一切虫鱼生恶症;同一切禽兽食生疮疖;阳事易举者忌之。”
功效-化学成分:
狗肉含嘌岭类0.027%,肌肽0.109%。又含固形物25.2%,水分74.8%,钾0.325%,钠0.049%,氯0.028%。
功效-药理作用:
功效-相关论述:
1、《别录》:“主安五脏,补绝伤,轻身益气。”
2、《千金方》:“宜肾,劳损久病大虚者,服之轻身,益气力。”
3、《食疗本草》:“益阳事,补血脉,厚肠胃,实下焦,填精髓,补七伤五劳。”
4、《本经逢原》:“治败疮稀水不敛,痔瘘人岁久不愈。”
5、《医林纂要·药性》:“补肺气,固肾气,壮营卫,强腰膝。”
6、《食物考》:“通脉,温暖三焦。”
临床应用:
药膳食疗:
小碗炖狗肉:
功效:补中益气、温肾助阳。
原材料:狗肉300g,姜5g,葱10g。
做法:狗肉洗净切块。姜洗净切片,葱切段。锅中水烧开,放入狗肉块焯烫,滤出血水备用。锅中放入狗肉,调入调味料炖2小时至狗肉熟烂即可。
用法:食肉喝汤。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脾胃冷弱,肠中积冷,胀满刺痛:肥狗肉半斤。以米、盐、豉等煮粥。频吃一二顿。
2、治气水膨胀浮肿:狗肉一斤。细切,和米煮粥,空腹吃,作羹吃亦佳。(1-2方出自《食医心镜》)
3、治老年体弱,腰疼足冷:腊月取狗肉煮食。(《食物中药与便方》)
4、治久疟虚寒:狗肉240 g,熟附子12g。煲熟,加适量油盐和调味品,热服。(《广西药用动物》狗肉附子汤)
5、治痔漏:熟狗肉蘸浓蓝汁,空心食之。(《世医得效方》)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取健康狗宰杀后,剥皮,取肉,鲜用。
动物学信息-动物属种:
动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动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动物学信息-人工制造: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