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龙眼核别名: 圆眼核、桂圆核仁性味归经: 味微苦、涩,性平药材分类: 植物中药材概述: ...
养生
药材名称: 龙眼核
别名: 圆眼核、桂圆核仁
性味归经: 味微苦、涩,性平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疝气,瘰疬,创伤出血,腋臭,疥癣,湿疮。
功效-用法用量:
外用:煅存性研末撒;或调敷。内服:煎汤,3-9g;或研末。
功效-化学成分:
种子含3种氨基炔酸:2-氨基-4-甲基-5-己炔酸,2-氨基-4-羟甲基-5-己炔酸和2-氨基-4-羟基-6-庚炔酸,鞣质:叶下珠素;丙酮老鹤草鞣质A、B,鞣云实精,诃黎勒鞣花酸。种子油中含二氢苹婆酸。
功效-相关论述:
1、《滇南本草图说》:“治瘿疾。”
2、《纲目》:“主治狐臭。”
3、《本草再新》:“治瘰疬,消肿排脓拔毒。并治目疾。”
4、《岭南采药录》:“可擦狐臭,熏脑漏,疗疝气,敷疮癣,又止金疮出血。”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疝气偏坠,小肠气痛:荔枝核(炒)、龙眼核(炒)、小茴香(炒)各等分。为细末。空心服一钱,用升麻一钱,水酒煮,送下。(《纲目拾遗》引《经验广集》)
2、治一切疮疥:龙眼核煅存性,麻油调敷。(《纲目拾遗》引高占元《传世方》)
3、治癣:龙眼核,去外黑壳,用内核,米醋磨搽。(《医方集解》)
4、治腋气:龙眼核六枚,胡椒十四粒。共研匀,频擦之。(《四科简效方》)
5、治腿面臁疮:桂圆核或荔枝核,去净核外之皮,研细用麻油调敷。(《吉人集验方》)
6、治手足指痒烂:桂圆核烧灰掺之。(《纲目拾遗》引《药镜》)
7、治小便不通:龙眼核,去外黑皮,打碎,水煎服。如通后欲脱者,以圆肉汤饮之。(《纲目拾遗》)
8、治心气怔忡,谵语神昏:桂圆核一斤,去黑皮,用长流水煮极烂,加大黑枣一斤,去核打烂如泥,丸如梧子大。每晨淡盐汤下三钱。(《吉人集验方》)
9、治脑漏:用广东圆眼核,入铜炉内烧烟起;将筒熏入患鼻孔内,数次即愈。(《纲目拾遗》引黄氏《医抄》)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7-8月果实成熟后,剥除果皮、假种皮,留取种仁,鲜用或晒干备用。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生长见习:
植物学信息-繁殖方式:
植物学信息-栽培技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