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鹿胎性味归经: 味甘、咸,性温药材分类: 动物中药材概述: 鹿胎,中药材名。为鹿科动物梅...
养生
药材名称: 鹿胎
性味归经: 味甘、咸,性温
药材分类: 动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6-15g;鲜品可煮汁熬膏。
功效-注意事项:
上焦有痰热及胃中有火者忌用。
功效-相关论述:
1、《本草新编》:“健脾生精,兴阳补火。”
2、《本经逢原》:“补养天真,滋益少火。”
3、《山东药用动物》:“益肾壮阳,补虚生精。治虚损劳瘵,精血不足,腰腿酸软,妇女虚寒,崩漏带下。”
4、《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温补下元,固冲调经。用于下元虚惫,冲任不固,崩漏带下,精血亏虚不育。”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治虚损劳瘵:鹿胎(去秽,煮烂),熟地八两(人乳、粉山药各一两,拌蒸九次),菟丝子十两(酒煮),杞子八两(乳浸),制过首乌十两(乳浸,日晒夜露九次),金石斛六两(酒炒),巴戟肉五两(酒炒),黄芪(酥炙)五两,人参四两。黄蒿膏为丸。(《沈氏尊生书)鹿胎丸)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鹿胎有两种:一种是在母鹿妊娠中,后期剖腹取胎或流产的胎,包括胎盘及羊水在内,总称“水胎”;另一种是初生胎未经哺乳或死产的鹿仔。前一种价格更高。其加工方法是先将胎用水洗净,剔除胎毛,然后放入锅内加水15kg用火焙干;另一种方法是先用酒浸2-3d后,再直接用火烤干。干胎可加工成“鹿胎粉”和“鹿胎膏”入药。熬制鹿胎膏有的加入其他药材;也有的不加,只单纯用鹿胎熬制。
加工保存-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砍成碎块,摆放于铁丝筛上,再置于无烟的炉上烘烤,烤热后,均匀地涂抹酥油(或麻油)待油渗入鹿胎块内部后,继续涂油和烘烤,如此反复操作,呈黄色,质酥脆时,离火,取下,放凉,碾成粉末。
加工保存-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动物学信息-动物属种:
动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动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动物学信息-道地产区:
动物学信息-人工制造: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1、梅花鹿胎:鲜胎呈肾状或束状,大小不一。外面毛被粉色或粉红色较厚的胞衣,有韧性,内含胎鹿及羊水。剥去胎衣,妊娠1个月者,四肢呈乳突状,头部能见到眼和嘴的雏形。妊娠4-5个月者,骨骼形成,体表无毛,但已具鹿外形。妊娠6-8个月者或失水鹿胎(包括新生死鹿),头较大呈卵圆形,嘴尖细小,眼眶较大,眼膜皮凹陷,下唇较长,微露1-2对小白牙(习称“坐骨生牙”),身躯瘦短,四肢细长,蹄淡黄色至淡棕色,脊背皮毛有白色小花斑点。尾短扁圆,干燥后,质坚硬不易折断。气微腥,味微咸。
2、马鹿胎:与梅花鹿胎相似,唯体形略大,眼眶较小,颈及四肢更长。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