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鹿尾性味归经: 味甘、咸,性温药材分类: 动物中药材概述: 鹿尾,中药材名。为鹿科动物梅...
养生
药材名称: 鹿尾
性味归经: 味甘、咸,性温
药材分类: 动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肾虚遗精,腰脊疼痛,头昏耳鸣。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剂。
功效-注意事项:
阳盛有热者禁服。
功效-药理作用:
对生殖系统的作用:公鹿尾粉剂给大鼠灌胃,增加雄性大鼠睾丸、前列腺、贮精囊、提肛肌海绵球肌的重量,也增加雌鼠子宫和卵巢的重量。
功效-相关论述:
1、《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壮阳生精,暖腰膝。用于肾虚腰脊疼痛,屈伸不利,遗精及头昏耳鸣。”
2、《内蒙古药用动物》:“主治滑精。”
3、《中国动物药》:“治肾虚遗精,腰膝酸痛。”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治肾虚腰脊疼痛,遗精及头昏耳鸣:鹿尾、杜仲、补骨脂、枸杞、菟丝子、黄芪、党参、白术、牛膝、狗脊各等量。为丸。每服5-10g,每日2次。(《四川中药志》1979年)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商品分为“毛鹿尾”和“光鹿尾”,宰鹿后,将鹿尾在荐椎与尾椎相接处割下,洗净,在通风处挂起,阴干,称为“毛鹿尾”;或将割下的新鲜带毛鹿尾用湿布或湿麻袋片包上,放在20℃左右温度下闷2-3d,然后取出拔掉长毛,放凉水中浸泡片刻,取出,刮净绒毛和表皮,去掉尾根残肉和多余的尾骨,用线绳缝合尾根及断离的皮肤,将尾拉直,挂通风处,阴干,称为“光鹿尾”。
加工保存-炮制方法:
1、鹿尾:取带毛鹿尾,用火燎去毛茸刷洗干净,切成小碎块,干燥。
2、酒鹿尾:取光鹿尾小碎块用黄酒拌匀,闷润,置笼屉内,加热蒸透,取出,干燥。每净鹿尾块100kg,用黄酒20kg。
加工保存-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虫蛀。
动物学信息-动物属种:
动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动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动物学信息-人工制造: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1、马鹿尾:呈钝圆形似猪舌状。雌鹿尾体形粗短,尾头较钝圆;雄鹿尾体形较细长,尾头较尖。毛马鹿尾长15-20cm,基部稍扁宽,割断面不平整,背面有棕黄色长毛,杂夹少许白毛;腹面为淡黄色短毛,具尾骨。光马鹿尾较短,长13-15cm,基部稍扁宽,割断面通常缝合,边缘肥厚,背面隆起,腹面凹陷。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光滑,油润,有光泽,可见凹点状微细毛孔及少许茸毛,间有纵沟。质坚硬,断面肉厚。气微,味咸。
2、梅花鹿:较马鹿尾狭长而薄小。带毛者多数具有背线延续的黑线,黑线逐渐变宽至3.5-4.5cm;尾的边缘有白色长毛;腹面有稀疏的白毛,露肤。少数鹿尾不具黑线。不带毛者稍短。基部略扁宽,割断面缝合,尾尖略向下弯,呈紫红色或紫黑色,表面光滑,油润,有光泽,可见凹点状微细毛孔及少许茸毛,具纵向皱沟。质坚硬,气腥,味咸。
一般以马鹿尾为好。梅花鹿尾瘦小,甚少采用。以身干,无霉烂腐臭、无虫蛀者为合格;以肥短粗壮者为佳。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