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马棘别名: 野槐树、山皂角、铁皂角、山绿豆、一味药、紫花料梢、野绿豆、马料梢、夜闭草、绿...
养生
药材名称: 马棘
别名: 野槐树、山皂角、铁皂角、山绿豆、一味药、紫花料梢、野绿豆、马料梢、夜闭草、绿豆柴、苦处喜、豆瓣木
性味归经: 味苦、涩,性平
毒性: 无毒《四川中药志》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功效-用法用量:
功效-相关论述: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性温,味苦、涩,无毒。”
《湖南药物志》:“味涩,叶微苦。”
《彝药志》:“性寒,味苦。”
《浙江药用植物志》:“苦、涩,平。”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利水消胀。”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治痒子,小儿食积饱胀,凉寒咳嗽,食停及痔疮。”
《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瘰疬,寒咳,小儿食积,痔疮。”
《湖南药物志》:“散结消瘀,平喘,消积。治跌打损伤。”
《浙江药用植物志》:“清热解毒。主治扁桃体炎、疟疾、疔疮痈肿。”
《彝药志》:“活血祛瘀,消肿散结。治风热感冒,肺炎高热,扁桃体炎,颈淋巴结核,疔疮,毒蛇咬伤,烧烫伤。”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风热感冒:苦处喜20-30g,水煎服。《彝药志》)
2.治肺炎高热:苦处喜20-30g,臭灵丹20g,生石膏25g,野韭菜根15g,土黄柏20g,黄连15g。水煎服。《彝药志》)
3.治烧烫伤:苦处喜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或捣汁外搽,也可用干品研末,调陈醋搽患处。(《彝药志》)
4.治痒子初起,结核硬块:一味药15-30g,配马桑根、何首乌炖猪肉服。(《四川中药志》1960年)
5.治跌打损伤:马棘叶捣烂,敷患处。又方:(马棘)茎3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6.治食积:马棘根1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7.治哮喘:马棘鲜根60g。煮瘦猪肉食。(《湖南药物志》)
8.治疔疮:马棘鲜根(去黑皮)煎服。并用鲜根洗净,加白糖捣烂敷患处。《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9.治毒蛇咬伤:马棘鲜根磨汁涂敷。(《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10.治疟疾:马棘根内皮研粉。每次1.5-3g,发作前2h开水送服,连服2-3次。(《浙江药用植物志》)
临床应用-附注: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