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牦牛角别名: 旄牛、柞牛、撒牛、摩牛、毛犀、猫牛、竹牛、毛牛性味归经: 味酸、咸,性凉。...
养生
药材名称: 牦牛角
别名: 旄牛、柞牛、撒牛、摩牛、毛犀、猫牛、竹牛、毛牛
性味归经: 味酸、咸,性凉。归心、肝、胃经
毒性: 无毒(《纲目》)
药材分类: 动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功效-用法用量:
功效-相关论述:
1、《山海经》:“牦牛,牛属也,黑色,出西南。”
2、《本草纲目》:“酸、咸、凉,无毒。治惊痫热毒,诸血病。”“牦牛出甘肃临洮,及西南徼外。野牛也,人多养之。状如水牛,体长多力,能载重,迅行如飞,性至粗梗。髀、膝、尾、背、胡下皆有黑毛,长尺许。其尾最长,大如斗,亦自爱护,草木钩之,则止而不动。古人取为旌旄,今人以为缨帽。毛杂白色者,以茜染红色,山海经云:潘侯之山有旄牛。状如牛而四足节生毛。即此也。其肉味美,故吕代春秋云:肉之美者,牦、象之肉也。”“苏颂图经误以为牯犀角者是也。亦可用,而功不及犀。”
3、《医林纂要》:“牦牛,甘,温。功用略同牛肉。”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加工保存-炮制方法:
动物学信息-动物属种:
动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动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