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普洱茶别名: 普雨茶、普茶、大叶茶性味归经: 味苦、甘,性寒。归胃、肝、大肠经毒性: 无...
养生
药材名称: 普洱茶
别名: 普雨茶、普茶、大叶茶
性味归经: 味苦、甘,性寒。归胃、肝、大肠经
毒性: 无毒(《本草再新》)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普洱茶,中药名。为山茶科植物普洱茶Camelliasinensis(L.)O.Kuntzevar.assamica(Mast.)Kitamura[TheaassamicaMast.]的嫩叶。普洱茶分布于华南至云南、贵州等地。具有清热生津,辟秽解毒,消食解酒,醒神透疹之功效。常用于暑热口渴,头痛目昏,痧气腹痛,痢疾,肉食积滞,酒毒,神疲多眠,麻疹透发不畅。
功效-功能:
清热生津,辟秽解毒,消食解酒,醒神透疹。
功效-主治:
用于暑热口渴,头痛目昏,痧气腹痛,痢疾,肉食积滞,酒毒,神疲多眠,麻疹透发不畅。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
功效-注意事项:
~体弱而中焦虚寒者慎服。~
功效-药理作用:
1、抗氧化作用;
2、降脂作用。
功效-相关论述:
1、《云南通志》:“思茅厅采访,茶有六山:倚邦、架布、嶍崆、曼砖、革登、易武,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种茶之家,芟锄备至,旁生草木,则味劣难售。”
2、《纲目拾遗》:“出云南普洱府。成团,有大中小三等。《云南志》,普洱山在车里军民宜慰司北,其上产茶,性温味香,名普洱茶……按普洱茶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有伪作者,名川茶,乃川省与滇南交界处土人所造,其饼不坚,色亦黄,不如普洱清香独绝也。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物理小识》,普雨茶,蒸之成团,狗西番市之,最能化物,与六安同(按,普雨即普洱也)。”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治闷瘄:取干茄梗(伏月采,风干),房中焚之;内用普洱茶二钱煎服,少顷尽出。(《百草镜》)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清明前后枝端初发嫩叶时采摘,干燥加工成条状。
加工保存-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纸屑,掰成碎块。
加工保存-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一、药材性状:嫩叶干燥加工成条状,长1.5-3.5cm。叶片展平后呈椭圆形、卵圆形或矩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表面灰绿色或墨绿色,背面被灰白短柔毛;老叶长可达15cm,宽可达5cm,革质。气清香,味微苦涩。
二、饮片性状:为不规则碎片,表面黑绿色或深褐绿色,质脆易折断。气香,味苦而涩。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山茶科植物普洱茶。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至乔木,高10-17m;小枝幼时有细毛。单叶互生;叶柄长达1cm;叶片革质,卵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0-20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两面无毛。聚伞序具花1-4朵,腋生;花白色,芳香,直径约4cm;萼片5,宿存,内面无毛;花瓣7-9,基部连合并与外轮雄蕊连合;雄蕊多数,成2轮,外轮花丝连合成长或短管,内轮5-15枚,分离,均无毛,花药丁字着生;子房上位,3室,有毛,花柱只在先端分裂。蒴果扁圆形,直径3-4cm。种子几圆形,直径约15mm。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南至云南、贵州等地。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生于排水良好的赤土或多杂石的土中。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