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熊骨性味归经: 味咸、微辛,性温药材分类: 动物中药材概述: 熊骨,中药材名。为熊科动物...
养生
药材名称: 熊骨
性味归经: 味咸、微辛,性温
药材分类: 动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风湿骨节肿痛,小儿惊风。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汤洗。用时捣碎。
功效-相关论述:
1、《食疗本草》:“煮汤浴之,主历节风,亦主小儿客忤。”
2、《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能除风湿,治风湿病,骨节作痛。”
加工保存-炮制方法:
1、熊骨:取原药材,用清水浸1-2星期,刮去筋肉,洗净,阴干。
2、烫熊骨:取沙油置锅内,用武火炒烫后,放入净熊骨,不断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时取出,放凉。
3、酒酥熊骨:取沙炒熊骨,趁热投入定量酒中,洗去砂子,取出,干燥。每净熊骨100kg,用酒20kg。
加工保存-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动物学信息-动物属种:
动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动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动物学信息-道地产区:
动物学信息-人工制造: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一般多用四肢骨。前肢肱骨骨体稍扭曲,长33-34cm,直径(中段)约3cm。表面淡黄白色,稍粗糙而显油性。中段以上有喙粗隆3条,下端较宽,呈滑车状,下端靠近骨环处无小孔(即无“凤眼”)。质坚硬而较重,断面呈不规则圆棱形,密质骨厚2-5mm,圆形骨髓腔直径约占骨断面2/5,髓呈网织蜂窝状,黄棕色,具特殊熊腥气。
后肢股骨骨体弯曲,长35-40cm,直径3-4cm,上端内侧突出的半球形为“股骨头”,与骨体约成110°的角,球面光滑有一较深窝,股骨头高于对侧隆起的大转子;下端前面有一宽而浅的胫窝,后侧有一近菱形的凹槽。横断面类圆形,黄白色,稍粗糙,密质骨厚6-9cm,骨髓腔直径约17mm,占断面的1/2。骨髓网纹不明显,棕黄色,腥气浓。
后肢胫骨扁圆形,有纵棱。膝盖骨长圆形,带有舌状筋。前后肢掌部宽大,均具5爪,爪黑色,留下的皮毛呈黑色或棕色。
头骨吻长而尖,鼻骨短;额骨前部较宽,后部较窄,左右额部连接部分向下凹陷,顶部较宽,矢状脊短而不显著。齿褐色,上额骨有门齿3对,犬齿1对,臼齿7对,上颚后臼齿形大,约为宽的2倍。肋骨扁形。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