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玉米须拉丁文名: Stigma Maydis别名: 玉麦须、玉蜀黍蕊、棒子毛性味归经: ...
养生
药材名称: 玉米须
拉丁文名: Stigma Maydis
别名: 玉麦须、玉蜀黍蕊、棒子毛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膀胱、肝、胆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医保类型: 医保(玉米须)
中药材概述:
玉米须,中药名。为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玉蜀黍Zea mays L.的花柱和柱头。具有利水消肿,利湿退黄的功效。主治水肿,黄疸。
功效-功能:
利水消肿,利湿退黄。
功效-主治:
1、水肿:本品甘淡渗泄,功专利水渗湿消肿。
2、黄疸:本品能利湿而退黄,药性平和,故阳黄或阴黄均可用。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30-60g。鲜者加倍。
功效-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功效-化学成分:
本品含有脂肪油、挥发油、树胶样物质、树脂、苦味糖苷、皂苷、生物碱及谷甾醇、苹果酸、柠檬酸等。
功效-药理作用:
玉米须有较强的利尿作用,还能抑制蛋白质的排泄。玉米须制剂有促进胆汁分泌,降低其黏稠度及胆红素含量。有增加血中凝血酶原含量及血小板数,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另还有降压作用。
功效-毒理作用:
玉米须各种口服制剂几乎无毒,水煎剂灌胃,小鼠最大耐受量>171g/kg。水提取甲醇不溶部分(利尿成分)兔静注的致死量为250mg/kg,而其最适利尿剂量静注为1.5mg/kg,口服为6mg/kg,上述利尿剂量对心脏、呼吸、末梢血管及肠肌几乎无影响。
功效-相关论述:
1、《岭南采药录》:“又治小便淋沥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汤频服。”
2、《滇南本草》:“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红肿,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
临床应用:
1、治脾虚水肿,与白术、茯苓等相伍;本品归膀胱经,利水而通淋,尤宜于膀胱湿热之小便短赤涩痛,可单味大量煎服,亦可与车前草、珍珠草等同用;用于石淋,如《贵阳市秘方验方》以本品单味煎浓汤顿服,也可与海金沙、金钱草等同用。
2、能利湿而退黄。与金钱草、郁金、茵陈等配用。
临床应用-鉴别用药:
玉米须与冬瓜皮:两药作用比较缓和,均能利水消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但冬瓜皮性微寒,清热利水,水肿有热者更为适宜。玉米须还有利尿通淋,利胆退黄的功效可用于小便淋漓涩痛、黄疸等。
临床应用-药膳食疗:
玉米须枸杞鲍鱼汤:
1、功效:补气血、泄湿热、补肾气。适合肝硬化兼肾结石患者食用。
2、原材料:玉米须30g,枸杞12g,鲍鱼50g,姜、葱、盐各5g。
3、做法:把玉米须、枸杞洗净,去杂质。鲍鱼洗净,切薄片。姜切片,葱切段。把玉米须用白纱布袋装好、扎口,同鲍鱼放入炖杯内,加入姜、葱盐,注入鸡汤250ml。将炖杯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25分钟即成。
4、用法:每日1次,每次吃1杯。吃鲍鱼、枸杞,喝汤。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秋后剥取玉米时收集,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生用。
加工保存-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加工保存-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本品常集结成疏松团簇,花柱线状或须状,完整者长至30mm,直径约0.5mm,淡绿色、黄绿色至棕红色,有光泽、略透明,柱头2裂,叉开,长至3mm,质柔软。以柔软、有光泽者为佳。
药材鉴别-饮片性状:
为须状而弯曲,常缠结成团。花柱长可达20cm,淡黄色至棕色,有光泽。柱头短,2裂,偶见。质柔软。气微,味微淡。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玉蜀黍。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高大的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粗壮,直立,高1-4m,通常不分枝,基部节处常有气生根。叶片宽大,线状披针形,边缘呈波状皱折,具强壮之中脉。在秆顶着生雄性开展的圆锥花序;雄花序的分枝三棱状,每节有2雄小穗,1无柄,1有短柄;每1雄穗含2小花;颖片膜质,先端尖;外稃及内稃均透明膜质;在叶腋内抽出圆柱状雌花序,雌花序外包有多数鞘状苞片,雌小穗密集成纵行排列于粗壮的穗轴上,颖片宽阔,先端圆形或微凹,外稃膜质透明。花、果期7-9月。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植物学信息-道地产区:
全国各地均产。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