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黄粱米别名: 竹根米、竹根黄、黄米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毒性: 无毒药材分类...
养生
药材名称: 黄粱米
别名: 竹根米、竹根黄、黄米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功效-用法用量:
功效-相关论述:
1、《本草经集注》:“黄粱,亦出青、冀州,此间不见耳。”
2、《新俢本草》:“黄粱,出蜀、汉,商、浙间亦种之。穗大毛长,谷米俱粗于白粱,而收子少,不耐水旱。食之香美,逾于诸粱,人号为竹黄根。而陶注白粱云:襄阳竹根者是。此乃黄粱,非白粱也。”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霍乱心烦:黄粱米半升。捣为粉。每服六钱匕,水二盏调,顿服。(《圣济总录》)
2、治霍乱吐下后,大渴:黄粱米五升。水一斗,煮之令得三升汁,澄清,稍稍饮之。(《肘后方》)
3、治当风卧湿,遇冷所中等病:黄粱米五升。水一斗,煮三升,澄清,稍稍饮。(《卫生易简方》)
4、治小儿脑热鼻干:白矾(生末)、黄米粉各一两。上每以一钱,清水半合,调如泥,涂脑上,日三次。(《普济方》白矾涂方)
5、治小儿生疮,满身面如烧:黄米一升,末以蜜水和涂之,瘥为度。(《外台》)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