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平贝母别名: 平贝性味归经: 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药材分类: 植物中药材概述: ...
养生
药材名称: 平贝母
别名: 平贝
性味归经: 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平贝母,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ussuriensisMaxim.的干燥鳞茎。春季采挖,除去外皮、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于燥。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咳痰带血。
功效-功能: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功效-主治:
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咳痰带血。
功效-用法用量:
3~9g;研粉冲服,一次1~2g。
功效-禁忌: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功效-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功效-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洗洗恶风寒,目眩项直。
2、《纲目拾遗》: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此。
3、《本草正》:治肺痈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明耳目,除时气烦热,黄疸,淋闭,便血,溺血;解热毒,杀诸虫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湿热恶疮,痔漏,金疮出血,火疮疼痛。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揩齿乌须:胡桃仁(烧过)、贝母各等分。为散,日用之。(《圣惠方》)
2、乳痈初肿:贝母末,酒服二钱,仍令人吮之,即通。(《仁斋直指方》)
3、妊娠尿难,饮食如故。用贝母、苦参、当归各四两。为末,蜜丸小豆大,每饮服三丸至十丸。(《金匮要略》)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春季采挖,除去外皮、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于燥。
加工保存-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药材鉴别-鉴别:
~药材性状:本品呈扁球形,高0.5~lcm,直径0.6~2cm。表面乳白色或淡黄白色,外层鳞叶2瓣,肥厚,大小相近或一片稍大抱合,顶端略平或微凹入,常稍开裂;中央鳞片小。质坚实而脆,断面粉性。气微,味苦。~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百合科植物平贝母。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草本,高40~60cm。鳞茎粗1~1.4cm,由2枚肥厚的鳞瓣组成,周围还有少数小鳞茎。茎基部以上具叶,叶轮生或对生,中部以上兼有少数散生;叶条形,长9~15cm,宽2~6cm,先端不卷曲或稍卷曲。花1~3朵,顶生,俯垂,紫色而具黄色小方格;顶端的花具4~6枚叶状苞片,条状苞片先端极卷曲;花被钟状;花被片6,长圆状倒卵形,钝头,基部上方有蜜腺;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3/5;花柱具乳头状突起;柱头3深裂。蒴果宽倒卵形,具圆棱。花期5~6月。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生于林中肥沃土壤上。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