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麒麟菜别名: 鸡脚菜、鹿角菜、鸡胶菜性味归经: 味咸,性平。归肺、肾经药材分类: 植物中...
养生
药材名称: 麒麟菜
别名: 鸡脚菜、鹿角菜、鸡胶菜
性味归经: 味咸,性平。归肺、肾经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麒麟菜,中药名。为红翎菜科植物麒麟菜Eucheumamuricatum(Gmel.)Web.vanBos.及珍珠麒麟菜EucheumaokamuraiYamada的藻体。麒麟菜分布于台湾、海南及西沙群岛等海域;珍珠麒麟菜分布于台湾、海南等沿海。具有消痰,清热之功效。常用于瘰疬,痰热咳嗽,瘿瘤,痔疮。
功效-功能:
消痰,清热。
功效-主治:
用于瘰疬,痰热咳嗽,瘿瘤,痔疮。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功效-注意事项:
脾肾虚寒者慎服。
功效-药理作用:
本品属海藻,对高血压症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
功效-相关论述:
1、《纲目拾遗》:“消痰如神。能化一切痰结,痞积,痔毒。”
2、《中国药用海洋生物》:“清热,消痰。用于气管炎,咳嗽痰结,痔疾等。”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支气管炎、痰结:麒麟菜、海带各30g,贝母9g。煎服。
2、治瘿瘤、瘰疬:麒麟菜、海带各30g,泽漆15g,夏枯草12g,煎服。(1-2方出自《中国药用海洋生物》)
3、治辛苦劳碌之人,或嗜酒多欲,忽生外痔,发作疼痛,步履难移:麒麟菜一两(洗去灰),用天泉水煮烊,和白糖五钱食之。(《养生经验补遗》石花膏)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集后,漂去砂屑,洗净,晒干。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麒麟菜:藻体紫红色,主枝圆柱形,具不规则分枝。分枝互生、对生、偏生或叉状分枝,枝端细尖,周围具疣状突起。分枝上部突起较密。气腥,味咸。珍珠麒麟菜:藻体分枝相互缠绕成团状。枝表面具乳头状或圆锥状突起,老枝上不明显。腹面有多数固着器,并有少数乳头状突起。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红翎菜科植物麒麟菜及珍珠麒麟菜。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麒麟菜藻体紫红色,软骨质,肥厚多肉,长12-30cm,宽2-3mm,体圆柱形,不规则分枝,腋角广开,近于水平伸出,互生、对生、偏生或数回叉状分枝,先端尖细,两边或周围具疣状突起,于分枝上部的突起密集,下部的稀疏。髓部中央有藻丝。四孢子囊集生,带形分裂。囊果突起于体表而呈半球形。固着器盘状。 珍珠麒麟菜又名珍珠菜。藻体背面黄绿色至紫红色;腹面暗红色,长10-20cm,匍匐,主枝圆柱形或略扁,宽0.5-1cm,二至三回叉状分枝,分枝亚圆柱形较粗短,彼此相互重叠,缠绕成团块状。枝体表面有乳头状或圆锥状突起,老枝上突起较低或不明显,腹面突起较少而有多数固着器,有时在较长小枝顶端亦生出圆盘状固着器,以便互相吸附,故本种外形变异较大。髓部厚,薄壁细胞大,胞间散布较多小细胞。囊果半球形,于体表或腹面生成。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麒麟菜:分布于台湾、海南及西沙群岛等海域。 珍珠麒麟菜:分布于台湾、海南等沿海。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麒麟菜:生于大干潮线下1-2m处的珊瑚礁上。 珍珠麒麟菜:生于低潮带下2-5m深处的珊瑚礁上。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