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柳枝别名: 杨柳条、柳条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胃、肝经药材分类: 植物中药材概述: ...
养生
药材名称: 柳枝
别名: 杨柳条、柳条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胃、肝经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功效-用法用量:
功效-药理作用:
功效-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治小儿一日、五日寒热,煮柳枝浴。
2.《日华子本草》:可消食。
3.《滇南本草图说》:主治血凝气滞,风寒外束;小儿痘症,有乌头陷顶,浆升不起者,煎服或浴之。
4.《纲目》:煎服,治黄痘,白浊;酒煮,熨诸痛肿,祛风,止痛消肿。
5.《得配本草》:去风热,除湿痹。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小便淋浊不清:柳枝一握,甘草三钱。煎汤饮之。(《肘后方》)
2.治小儿胎火不尿:柳枝,干者一握。煎汤服之。(《济急方》)
3.治尿梗:枯柳(枝)一大把。折碎煎汤,倾坐桶内,被围住熏。再内服。(《纲目拾遗》)
4.治黄疸:柳枝三大升。以水一斗,煮取浓汁,搦半升。一服令尽。(《外台》引崔氏方)
5.治急、慢性肝炎:一寸以内嫩柳枝60g。加水1000ml,煎至200ml,每日1付,分2次服。(《新疆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6.治疔毒及反花疮:煎柳枝叶作膏涂之。(《独行方》)
7.治漏疮肿痛:杨柳条,罐内烧烟,熏之出水。(《摘玄方》)
8.冶阴卒肿痛:柳枝(三尺长)二十枚。细锉,水煮极热,以故帛裹包肿处,仍以热汤洗之。(《姚僧垣集验方》)
9.治天灶丹毒,赤从背起:柳木灰水调涂之。(《外台》)
10.治牙齿风龋:柳枝:(锉)一升,大豆一升。合炒,豆(炮尽),于磁器盛之,清酒三升渍之,经三日。含之频吐。(《古今录验方》)
11.治齿断肿,连耳脑肿疼:垂柳枝、槐白皮、桑白皮、白杨皮各一握。上药细锉,每用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入盐一钱,搅令匀,热含冷吐。(《圣惠方》柳枝汤)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加工保存-炮制方法: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柳枝一、药材性状~柳枝:嫩枝圆柱形,直径5-10mm,表面微有纵皱纹,黄色。节间长0.5-5cm,上有交叉排列的芽或残留的三角形瘢痕。质脆易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薄而浅棕色,木部宽而黄白色,中央有黄白色髓部。气微,味微苦、涩。
柳枝二、饮片性状~本品为圆形厚片,表面浅白色,中心髓部小。周边绿褐色或棕褐色,有灰色点状物及细纹。质坚韧。气微,味淡、微涩。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