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山甘草拉丁文名: BulbusMussaendaePubescens别名: 白蝴蝶、白茶...
养生
药材名称: 山甘草
拉丁文名: BulbusMussaendaePubescens
别名: 白蝴蝶、白茶、凉茶藤、白头公、凉藤、黄蜂藤、生肌藤、粘雀藤、土甘草、水根藤、假忍冬藤、蝴蝶藤
性味归经: 味甘、微苦,性凉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功效-化学成分:
1、玉叶金花茎中含皂甙类:海恩西阿甙元A,玉叶金花甙A、B、C、M。还含β-谷甾醇,豆甾醇,熊果酸,咖啡酸,对-香豆酸,阿魏酸,山栀甙甲酯。此外,还含阿江榄仁酸。
2、叶中含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糖类,豆甾醇,β-谷甾醇,高级脂肪醇,及环烯醚萜甙类:玉叶金花甙酸甲酯和山栀甙甲醚。
功效-药理作用:
山甘草的枝叶,福建民间用其煎剂作为避孕药或堕胎药。抗早孕实验证明,本品中所含成分咖啡酸、阿魏酸对小白鼠有不同程度的抗早孕作用,并发现山甘草的水煎液和81%乙醇沉淀物为抗早孕活性有效部分。
功效-相关论述:
1、《广西中药志》:“煎水洗疮,有去腐生新之效。”
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表,治流感,感冒,中暑,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肾炎水肿,肠炎腹泻,蛇咬伤。”
3、《广西本草选编》:“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4、《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暑,凉血解毒。”
5、《福建药物志》:“清热除湿,消食和胃,解毒消肿。预防中暑,感冒,治支气管哮喘,肺痈,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血,痢疾,消化不良,小儿疳积,风火赤眼,中耳炎,急性乳腺炎,痈疽疔疖,以及断肠草、木薯、毒菇等中毒。”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感冒,预防中暑:(玉叶金花)茎、叶60-90g,黄荆叶30-45g。水煎分次服。(《湖南药物志》)
2、治支气管炎:玉叶金花15g,福建胡颓子9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3、治咽喉肿痛:鲜(玉叶金花)叶和食盐少许捣烂绞汁,频咽下。(《广西本草选编》)
4、治急性胃肠炎:鲜(玉叶金花)茎、叶30-60g。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5、治伏暑下痢:山甘草30-60g。水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6、治湿热小便不利:玉叶金花30g,银花藤60g,车前子30g。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7、治小儿疳积:玉叶金花、一点红、白马骨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服30g,和鸡肝或猪肝炖服。(《福建药物志》)
8、治恶疮肿毒:山甘草捣烂敷患处。(《泉州本草》)
9、治烧烫伤,毒蛇咬伤:鲜(玉叶金花)叶60-120g。水煎外洗。(《广西本草选编》)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晒干。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茎圆柱形,直径3-7m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具细纵皱纹、点状皮孔及叶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淡黄绿色,髓部明显,白色。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道地产区: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