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石南别名: 风药、栾茶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平。归肝、肾经毒性: 小毒药材分类: 植物...
养生
药材名称: 石南
别名: 风药、栾茶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平。归肝、肾经
毒性: 小毒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石南,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石楠PhotiniaserrulataLindl.的叶或带叶嫩枝。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湿,止痒,强筋骨,益肝肾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头风头痛,风疹,脚膝痿弱,肾虚腰痛,阳痿,遗精。
功效-功能:
祛风湿,止痒,强筋骨,益肝肾。
功效-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头风头痛,风疹,脚膝痿弱,肾虚腰痛,阳痿,遗精。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吹鼻。
功效-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者及孕妇禁服。恶小蓟。
功效-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的作用。
2、其他作用,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也能杀灭钉螺。
功效-相关论述:
《现代实用中药》:“治阳痿,滑精,女子腰冷不孕,月经不调。”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牙龈肿痛,风湿病肌肉麻痹、关节疼痛,风疹和妇女偏头痛等。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腰膝酸痛:石楠叶、牛膝、络石藤各9g,枸杞6g,狗脊12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2、治头风头痛:石楠叶、川穹、白芷各4.5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3、治偏头痛:石楠叶、蔓荆子、女贞子各9g,白芷6g,川芎4.5g。煎服。
4、治感冒咳嗽:石楠叶、桔梗、紫菀、桑白皮各9g。煎服。(3-4方出自《安徽中草药》)
5、治咳嗽痰喘:石楠叶研末,装烟斗内燃着当烟吸。(《安徽中草药》)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但以夏、秋两季采收者为佳,采后晒干即可。
加工保存-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枝梗及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丝或切片,干燥,筛去灰屑。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茎呈圆柱形,直径0.4-0.8cm,有分枝;表面暗灰棕色,有纵皱纹,皮孔呈细点状;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皮部薄,暗棕色,木部黄白色,裂片状。叶互生,具柄,长1-4cm,上面有一纵槽;叶片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8-15cm,宽2-6cm;先端尖或突尖,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具细密的锯齿,齿端棕色,但在幼时及萌牙枝上的叶缘具芒状锯齿;上面棕色或棕绿色,无毛,羽状脉,中脉凹入。下面中脉明显突出。叶片革质而脆。气微,茎微苦,叶微涩。以枝嫩、条匀、叶完整无碎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蔷薇科植物石楠。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石楠又名:凿木,千年红,扇骨木,将军梨,石楠柴,石纲,凿角,山官木。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4-6米,有时可达12米;枝褐灰色,无毛;冬芽卵形,鳞片褐色,无毛。叶片革质,长椭圆形、长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9-22厘米,宽3-6.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疏生具腺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上面光亮,幼时中脉有绒毛,成熟后两面皆无毛,中脉显著,侧脉25-30对;叶柄粗壮,长2-4厘米,幼时有绒毛,以后无毛。复伞房花序顶生,直径10-16厘米;总花梗和花梗无毛,花梗长3-5毫米;花密生,直径6-8毫米;萼筒杯状,长约1毫米,无毛;萼片阔三角形,长约1毫米,先端急尖,无毛;花瓣白色,近圆形,直径3-4毫米,内外两面皆无毛;雄蕊20,外轮较花瓣长,内轮较花瓣短,花药带紫色;花柱2,有时为3,基部合生,柱头头状,子房顶端有柔毛。果实球形,直径5-6毫米,红色,后成褐紫色,有1粒种子;种子卵形,长2毫米,棕色,平滑。花期4-5月,果期10月。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0-2500m的杂木林中。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