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鲥鱼别名: 鯦、当魱、瘟鱼、箭鱼、三黎、时鱼、鲥刺、三耒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脾、肺...
养生
药材名称: 鲥鱼
别名: 鯦、当魱、瘟鱼、箭鱼、三黎、时鱼、鲥刺、三耒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脾、肺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动物
中药材概述:
鲥鱼,中药名。为鲱科动物鲥鱼Macrurareevesii(Richardson)的肉或全体。分布于我国沿海及长江、钱塘江、珠江等水系均有分布。具有健脾补肺,行水消肿之功效。用于虚劳,久咳,水肿。
功效-功能:
健脾补肺,行水消肿。
功效-主治:
用于虚劳,久咳,水肿。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煮食。外用:适量,蒸油涂。
功效-注意事项:
不宜多食、久食。
功效-相关论述:
《中国药用海洋生物》:“滋补强壮。用于烫伤、烧伤。”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治阴虚体倦,四肢酸软无力:鲥鱼1条去内脏,酌加姜、葱、盐、蒸食。(《中国动物药》)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春末夏初捕捞,捕捞后,剖腹去内脏,鲜用或晒干。
动物学信息-动物属种:
鲱科动物鲥鱼。
动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一般长32-65cm。头侧扁,前端钝尖,头背光滑,无线纹。吻中等长,圆钝。眼小,有脂眼睑几遮盖眼的1/2。鼻孔明显。口中大,前颌骨中间有明显缺刻,上颌骨末端伸达眼中间后方。两颌无牙。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耙细密110+172。鳞片大而薄,上有细纹。纵列鳞44-47,横列鳞16-17。无侧线。腹面有大形锐利的棱鳞(16-19)+(13+14)。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长形的腋鳞。背鳞17-18,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18-20。胸鳍较短。腹鳍小。尾鳍深叉形。体背及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其他各鳍淡黄色。
动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我国沿海及长江、钱塘江、珠江等水系均有分布。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