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水松性味归经: 味甘、咸,性寒。归膀胱、大肠经毒性: 无毒药材分类: 植物中药材概述: ...
养生
药材名称: 水松
性味归经: 味甘、咸,性寒。归膀胱、大肠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水松,中药名。为松藻科植物刺松藻Codiumfragile(Sur.)Heriot及长松藻CodiumcylindricumHolm.的藻体。刺松藻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沿岸分布较多;东南沿海较少。长松藻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均有分布,福建、广东沿海较多。具有清暑解毒,利水消肿,驱虫之功效。用于中暑,水肿,小便不利,蛔虫病。
功效-功能:
清暑解毒,利水消肿,驱虫。
功效-主治:
用于中暑,水肿,小便不利,蛔虫病。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
功效-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
功效-药理作用:
1、抗菌、抗真菌作用。
2、镇静作用。
功效-相关论述:
《本草拾遗》:“主水肿,催生。”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水肿,小便不利:刺松藻15-30g,车前、玉米须各15g。煎服。(《中国药用海洋生物》)
2、治蛔虫病:(1)刺松藻30g。煎服。(《中国药用海洋生物》)(2)刺松藻9g。研末,吞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3)刺松藻30g,红糖15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1)刺松藻,藻体深绿色,复叉分枝,呈扇状,长10-30cm,海绵质。分枝直径1.5-3mm,上粗下细,枝端钝圆,腋间狭窄。固着器圆盘状或皮壳状。整个藻体为一分枝很多、管状无隔膜的多核单细胞组成。气微腥,味微咸。(2)长松藻,藻体黄绿色,长约60cm。叉状分枝稀疏,腋间楔形或宽三角形。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松藻科植物刺松藻及长松藻。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1、刺松藻又名:刺海松、海松。藻体暗绿色或深绿色,海绵质,富汁液,幼体被白色绒毛,高10-30cm,粗1.5-3(-5)mm。自基部向上叉状分枝,渐分渐多,达同一高度时呈扇状,分枝圆柱状,上粗下细,先端钝圆。体内有许多无色的管状丝体,疏松地交织成髓部,侧生于髓部周围的棒状囊胞,排列成可行光合作用的栅状皮层,囊胸直径为215-350μm;长为900-1025μm,顶端较厚,尖突,其上有毛。叶绿体小盘形,不含淀粉核,多数分布在囊胞的顶部。藻体基部由假根组成的固着器,呈盘状或皮壳状。 2、长松藻又名:柱松藻。藻体亮黄绿色,海绵质,一般长约60cm,有时可极大延长,这与海绵质盘状固着器大小有关。体圆柱形,疏叉状二岐分枝,上部渐细长,先端钝圆,分枝处节间呈楔形或宽三角形。囊胞顶端薄,其上无毛。薄体成熟时,产生配子囊的囊胞很大,一般直径为400-550μm,长1.5-2.5mm,突出于藻体,呈颗粒状,肉眼即能见到。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1、刺松藻:我国黄海、渤海沿岸分布较多;东南沿海较少。 2、长松藻:我国东、南沿海均有分布,福建、广东沿海较多。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1、刺松藻生于中、低潮带向阳的岩石上或石沼中,常集群生成。 2、长松藻生于低潮带或低潮线下岩石上和泥沙滩的石砾上。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