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莴苣别名: 莴苣菜《肘后方》,生菜《食经》,千金菜《清异录》,莴笋《滇南本草》,莴菜《纲...
养生
药材名称: 莴苣
别名: 莴苣菜《肘后方》,生菜《食经》,千金菜《清异录》,莴笋《滇南本草》,莴菜《纲目》,藤菜《河北药材》
性味归经: 味苦、甘,性凉。入胃、小肠经
毒性: 微毒《嘉祐本草》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功效-用法用量:
功效-注意事项:
功效-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2、保肝作用。
3、调节脾脏B细胞免疫生物学反应作用。
功效-相关论述:
1、《三农纪》:“莴苣,《图经》云:叶如莴苣而皱,泽白洁嫩,断之有乳,老则起苔,花黄。花黄如初绽野菊成攒,旋开结子,花罢萼敛,子上有毛,随花飘落。《食经》云:生菜不离园,宜生挼食。脆美。《唐书》:春设春饼,生菜名春盘。《异物志》云:紫苣和土作器,火锻如铜,故名石苣。《本草》云:宜广植花果蔬圃中,远蛇虫,嫩可采叶,长可采苔,以供食用。春菜之最者,莫若此也。植艺:白露下种,九月栽。花初收时,采其子。先择肥熟土治作畦,水饮足,以子匀撤之,上以细灰粪盖,芽生频浇,长三四寸,移栽成区,相去六七寸一兜,常灌勤耘。春种者亦佳。”
2、《植物名实图考》:“莴苣,《食疗本草》始著录。《墨客挥犀》谓自呙国来,故名。有紫花、黄花两种,腌其苔食之,谓之莴笋,亦呼为苔干。李时珍谓苦苣、莴苣、白苣,俱不可煮食,通可曰生菜。然苦苣生食固已,莴苣叶苔,(火刍)之、羞之,五味皆宜。唯白苣则北人以叶包饭食之,脆甘无侪,且耐大嚼,故以生菜属之。而莴苣之美,则在苔,盐脯御冬,响牙齏也。”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产后无乳,莴苣三枚。研作泥,好酒调开服。(《海上集验方》)
2、治小便不下,莴苣捣成泥,作饼贴脐中。(《海上集验方》)
3、治小便尿血,莴苣,捣敷脐上。(《纲目》引《杨氏方》)
4、治沙虱水毒,敷莴苣菜汁。(《肘后方》)
5、治蚰蜓入耳,莴苣叶一分(干者),雄黄一分。捣罗为末,用面糊和丸,如皂角子大。以生油少许,化破1丸、倾在耳中,其虫自出。(《圣惠方》)
6、治阴疝肿缩疼痛,莴苣(切)半斤,皂荚(锉碎)三挺,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一两。上三味,少用水煮,令相得,不可太稀。乘热用布三两重裹,熨肿处,冷即易,频熨自消。(《圣济总录》)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