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五色梅叶别名: 臭金凤叶、毛神花叶、五色花叶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凉毒性: 有毒药材分...
养生
药材名称: 五色梅叶
别名: 臭金凤叶、毛神花叶、五色花叶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凉
毒性: 有毒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冲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绞汁涂。
功效-禁忌:
功效-注意事项:
内服不宜过量。
功效-化学成分:
茎、叶含马缨丹烯A、B,马缨丹酸,马缨丹异酸,齐墩果酸,齐墩果酮酸,22β-羟基-3-氧代-12-齐墩果烯-28-酸,24-羟基-3-氧代-12-齐墩果烯-28-酸,3-氧代-12-乌苏烯-28-酸,白桦脂酸,白桦脂酮酸,马缨丹白桦脂酸,叶还含马缨丹酮,二甲基丙烯酰氧基马缨丹酸,马缨丹黄酮甙,22-羟基马缨丹异酸,毛蕊花甙,对-羟基苯甲酸,对-香豆酸及水杨酸等。
功效-药理作用:
1、解热、抗肿瘤等作用:叶含有的马缨丹烯A有解热作用;含有的毛蕊花甙在体外有抗微生物、免疫抑制和抗肿瘤作用,又是大鼠脑蛋白激酶C抑制剂。另含有的生物碱能降低狗的血压,加快加深呼吸并引起战栗;兴奋大鼠肠管而抑制子宫活动。
2、免疫作用:给羊灌服五色梅叶粉200mg/(kg·d),连续110d,能显著抑制中毒羊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也显著降低脾网状内皮细胞非特异性吞噬功能。
功效-毒理作用:
五色梅是世界十大有毒杂草之一。小牛、羊、水牛等乳畜喂饲五色梅叶后可致慢性中毒而死亡。从叶中分离的毒素成分马缨丹烯A和B,分别给羊口服产生的中毒剂量为65-75mg/kg和200-300mg/kg,且马缨丹烯A在叶中含量高,故马缨丹烯B对反刍动物中毒似不重要。给兔灌服叶6g/kg或毒素125mg/kg,可引起黄疸,厌食和便秘,血浆非结合型胆红素,尤其结合型胆红素增加,天冬氨酸转氨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加。光镜病理检查,肝细胞浊肿,肝门纤维化,胆管扩张并增生;肾小球间质细胞增生,肾小管变性,肾小管内皮细胞浊肿,核团缩。豚鼠灌服毒素125mg/kg或口服叶粉,在48h内产生黄疸,光致敏,肝肾损伤,高胆红素血症,高叶赤素血症,血浆尿素氮含量显著升高,酸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明显增加;肝和肾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提高。豚鼠中毒的肝脏蛋白和DNA的含量降低,脂质含量增加,显著提高肝线粒体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与药物代谢有关的微粒体酶的活性,胞液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也降低,溶酶体酶漏出。家畜五色梅中毒可用皂粘土或活性炭口服作为解毒剂。
功效-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消疮咄脓,祛风止痒,理痰火。”
2、《岭南采药录》:“洗毒湿疹疥癣。”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消肿毒,止搔痒。主治皮炎,湿疹,瘙痒。”
4、《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主治跌打扭伤,无名肿毒,疥癞,皮肤湿疹,疖疮。”
5、《福建药物志》:“祛风利湿,活血散瘀。主治稻田性皮炎。”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毒核症:臭金凤叶捣烂,取自然汁,用双蒸酒冲服;又将叶捣烂,加红糖、冰片少许,敷于核上,不时转换,即可清凉止痛。(《岭南采药录》)
2、治皮炎,湿疹,瘙痒:(马缨丹)新鲜枝叶煎水外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3、治松毛虫病:马缨丹叶、花,捣烂挤汁,涂于患处。若接触松毛虫2-3h后,须1h涂药1次。[《新中医》1980,(2);32]
4、治跌打扭伤,无名肿毒:(马缨丹)叶捣烂外敷。(《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
5、治筋伤:毛神花鲜叶捣碎,擦患处,然后以渣敷之。《闽南民间草药》)
6、治感冒风热:五色花叶30g,山芝麻15g。水煎,每日分2次服。(《广西中草药》)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