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血风藤别名: 青藤、铁牛入石、青筋藤、血风根、扁果藤、血宽筋、红蛇根、牛参、老人根、穿破...
养生
药材名称: 血风藤
别名: 青藤、铁牛入石、青筋藤、血风根、扁果藤、血宽筋、红蛇根、牛参、老人根、穿破石
性味归经: 味甘,性温。归肺、脾经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血风藤,中药名。为鼠李科植物翼核果VentilagoleiocarpaBenth.的根或茎。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具有补气血,强筋骨,舒经络之功效。常用于气血虚弱,月经不调,血虚经闭,风湿疼痛,跌打损伤,腰肌劳损。
功效-功能:
补气血,强筋骨,舒经络。
功效-主治:
气血虚弱,月经不调,血虚经闭,风湿疼痛,跌打损伤,腰肌劳损。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功效-注意事项:
妊娠期妇女慎用。
功效-药理作用:
1、保肝作用。
2、抗炎作用。
3、抑制肿瘤细胞株的生长。
功效-相关论述:
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补气补血,舒筋活络。主治气血亏损,月经不调,风湿筋骨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
2、《广西中草药》:“补血,祛风,强壮筋骨。治贫血,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腰肌劳损:血风藤15g,杜仲18g,炖猪脊骨食用。(《骨伤中草药与验方》)
2、治跌打损伤:血风藤15g,当归12g,川芎10g,水煎服。(《骨伤中草药与验方》)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茎:春、秋季采收,切段晒干。根:冬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本品的根呈圆柱形,稍弯曲,分枝极少,直径2-7cm,长20-60cm,表面粗糙,有的具纵棱,暗红紫色。栓皮松脆,可层层剥离。断面木部黄褐色至棕褐色,密布细小的黑色针孔状小点,有的中央有细小的髓。藤茎外表灰褐色,有纵条纹,少分枝。断面木部黄褐色至灰棕色,髓部明显。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鼠李科植物翼核果。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翼核果,又名光果翼核木。藤状灌木,高2-3m。根粗壮,外皮暗紫红色。茎多分枝,有细纵纹,幼枝绿色,无毛。叶互生;叶柄长3-5mm,被疏短柔毛;叶片薄革质,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4-8cm,宽2-3.5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或稍有细锯齿,两面无毛。腋生聚伞花序或顶生圆锥花序;花小,两性,绿白色;花萼5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倒卵形,先端微凹;雄蕊5,略短于花瓣;子房2室,藏于五角形的花盘内,花柱2浅裂或半裂。核果球形,长达6cm,直径4-5mm,熟时红褐色,先端有1鸭舌形膜质的薄翅,翅长1.5-2cm,基部有宿存萼筒;种子1颗。花期3-5月,果期4-7月。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山野、沟边的疏林下或灌丛中。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