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桦木皮性味归经: 味苦,性平。入肺、胃、大肠经药材分类: 植物中药材概述: 桦木皮,中药...
养生
药材名称: 桦木皮
性味归经: 味苦,性平。入肺、胃、大肠经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功效-用法用量:
功效-注意事项:
功效-药理作用:
1、祛痰、止咳与平喘作用。
2、抗菌作用。
3、毒性。
功效-相关论述:
论桦木皮散风、利湿、清热解毒之功。
1、缪希雍:“五疸皆湿热蕴于阳明所致,(桦树皮)苦平能除湿热,故主诸疸也。藏器以之治伤寒时行热毒疮,宗奭以之治肺风毒,皆取其苦凉能散风邪、热毒之义耳。”(《本草经疏》)
2、倪朱谟:“桦木皮,散风热,解痈毒,消五疸,清时行豌豆疮之药也。寇氏云,苦寒善降,能散郁热风毒;轻浮柔软,能消乳毒痈疡。但寒淡清脆之物,如脾胃冷弱,易于作泄者,勿多服久服。”(《本草汇言》)
临床应用:
1、治疗多种炎症。
2、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慢性支气管炎:桦树皮30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连服2个疗程。个别患者有口干、恶心等副反应。(《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急性肠炎:桦木皮9-12g,水煎服。也可将桦树皮烧炭,研粉,每服1-1.5g,每日2-3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临床应用-附注: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1、药材性状
呈大张的反卷筒状,卷筒的外表面(即皮的内表面)淡黄棕色,有深色横条纹。卷筒的内表面(即皮的外表面)灰白色而微带红色,上有疙瘩样的枝痕,黑棕色。质柔韧,折断面略平坦,可成层的片状剥落。气微弱而香;味苦。2、饮片性状
本品为丝状,外表面灰白色微红,上有黑棕色疙瘩样的枝痕;内表面淡黄棕色,有深色横条纹。质柔韧,折断面略平坦,可成层的片状剥离。气微香,味苦。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