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牛尾蒿别名: 野蒿、茶绒、紫杆蒿、指叶蒿、水蒿、艾蒿、米蒿性味归经: 味苦、微辛,性凉药...
养生
药材名称: 牛尾蒿
别名: 野蒿、茶绒、紫杆蒿、指叶蒿、水蒿、艾蒿、米蒿
性味归经: 味苦、微辛,性凉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功效-用法用量:
功效-药理作用:
1、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2、体外抑菌作用。
功效-相关论述:
《滇南本草》:“塞鼻止血,破血散瘀。血瘤、血鼠、血风等疾最良。”
《甘肃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排脓,杀虫。治急性热病,疮疡流脓,风痒瘙痒,蛲虫。”
《中国民族药志》:“清热利肺、消炎,杀菌。治咽喉肿痛,瘟疫热,肺热咳嗽,气管炎,炭疽病等。”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年忍”病,肺部疾病,咽喉肿痛:牛尾蒿30g,莪大厦27g,熏倒牛24g,马尿泡根21g,羌活18g。共研细粉,加入麝香2g,充分研匀。每次2g,每日2次,冲服。(《中国民族药志》)
2、治慢性气管炎:(1)牛尾蒿9-15g,用47.5%乙醇浸泡14d,然后浓缩至30ml,每日3次,每次服10ml。(《全国中草药汇编》)(2)取牛尾蒿制取挥发油,装胶囊(每粒含挥发油100mg)或制滴完(每粒含挥发油50mg)。每次服1-2粒(丸),每日3次。(《中国民族药志》)
3、治蛲虫病:鲜紫杆蒿不拘多少,洗净,切段,水煎,取汁,反复2-3次,文火收膏,作丸如黄豆大。每次1-2丸,每日1次,空腹送下。2星期为1疗程,停药1星期后,再服下1疗程。重症临睡前用膏外涂肛门。
4、治风疹瘙痒:紫杆蒿适量。水煎外洗。(3-4方出自《甘肃中草药手册》)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