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算盘子根性味归经: 味苦,性凉。归大肠、肝、肺经毒性: 小毒药材分类: 植物中药材概述:...
养生
药材名称: 算盘子根
性味归经: 味苦,性凉。归大肠、肝、肺经
毒性: 小毒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算盘子根,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算盘子Glochidionpuberum(L.)Hutch.的根。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具有清热,利湿,行气,活血,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咳嗽,牙痛,湿热泻痢,黄疸,淋浊,带下,风湿痹痛,腰痛,疝气,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痈肿,瘰疬,蛇虫咬伤。
功效-功能:
清热,利湿,行气,活血,解毒消肿。
功效-主治:
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咳嗽,牙痛,湿热泻痢,黄疸,淋浊,带下,风湿痹痛,腰痛,疝气,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痈肿,瘰疬,蛇虫咬伤。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功效-注意事项:
孕妇禁服。
功效-药理作用:
抑菌作用。
功效-相关论述:
1、《岭南草药志》:“清利湿热,舒筋活络,消肿拔毒。”
2、《湖南药物志》:“行血活血,散寒解毒,破瘀止痛。主治头颈痛,淋症,瘰疬,咳嗽,胸胀。”
临床应用:
临床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炎,咳嗽,牙痛,细菌性痢疾,带下病,痛经,闭经,风湿病,跌打损伤和小便淋痛等。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感冒及色感伤寒:算盘子根30g,生姜1.5g,食盐1.5g。煎水服。(《岭南草药志》)
2、治休息痢:山馒头树根120g。以水1大碗,煎取1茶杯,空腹服。(《岭南草药志》)
3、治传染性肝炎:算盘子根、柘树各30g,黄花远志根15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临床应用-附注:
算盘子根在蕲州地区民间应用极广,民间医生、药农及普通群众都喜欢用其单、验方治痢,效果显著。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加工保存-炮制方法:
1、算盘子根: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柔,切厚片,干燥。
2、炒算盘子根:取算盘子根,置热锅内,文火炒至焦黄色,取出,放凉。
加工保存-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为不规则的厚片,表面浅棕色,周边灰棕色,粗糙,易剥落。质硬。气微,味苦。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大戟科植物算盘子。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算盘子,又名橘子草、蝉子树、西瓜树、果合草、血泡木。直立灌木,高1-5米,多分枝;小枝灰褐色;小枝、叶片下面、萼片外面、子房和果实均密被短柔毛。叶片纸质或近革质,长圆形、长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稀披针形,长3-8厘米,宽1-2.5厘米,顶端钝、急尖、短渐尖或圆,基部楔形至钝,上面灰绿色,仅中脉被疏短柔毛或几无毛,下面粉绿色;侧脉每边5-7条,下面凸起,网脉明显;叶柄长1-3毫米;托叶三角形,长约1毫米。花小,雌雄同株或异株,2-5朵簇生于叶腋内,雄花束常着生于小枝下部,雌花束则在上部,或有时雌花和雄花同生于一叶腋内;雄花花梗长4-15毫米;萼片6,狭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2.5-3.5毫米;雄蕊3,合生呈圆柱状;雌花花梗长约1毫米;萼片6,与雄花的相似,但较短而厚;子房圆球状,5-10室,每室有2颗胚珠,花柱合生呈环状,长宽与子房几相等,与子房接连处缢缩。蒴果扁球状,直径8-15毫米,边缘有8-10条纵沟,成熟时带红色,顶端具有环状而稍伸长的宿存花柱,种子近肾形,具三棱,长约4毫米,朱红色。花期4-8月,果期7-11月。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生山坡灌丛中。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