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痰火草别名: 围夹草、癌草、青竹壳菜、青鸭跖草性味归经: 味甘、淡,性凉。归肺经药材分类...
养生
药材名称: 痰火草
别名: 围夹草、癌草、青竹壳菜、青鸭跖草
性味归经: 味甘、淡,性凉。归肺经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痰火草,中药名。为鸭跖草科植物大苞水竹叶Murdanniabracteata(C.B.Clarke)J.K.MortonexHong的全草。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化痰散结,清热通淋之功效。用于瘰疬痰核,热淋。
功效-功能:
化痰散结,清热通淋。
功效-主治:
用于瘰疬痰核,热淋。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功效-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功效-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化痰散结。主治淋巴结结核。”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痔疮肿痛:鲜痰火草60g,炖豆腐服。
2、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鲜痰火草50g,炖蛏干服,连服10天为1疗程。
3、治淋巴结结核:鲜痰火草40g,鸭皂树30g,山芝麻10g,梅叶冬青20g,水煎服。
4、治前列腺炎:痰火草20g,一枝黄花、金丝草、车前草各15g,水煎服。
5、治咽喉炎:痰火草、山芝麻各15g,圆羊齿50h,水煎服。(1-5方出自《常用草药图集》)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根须状,黄白色,茎鲜时圆柱形,干后收缩,表面有皱缩条纹,有毛,下部节下生须根。叶互生,无明显叶柄,基部鞘状抱茎,叶片皱卷,展平呈宽披针形,直出平行脉。花蓝白色,数朵密集成顶生长圆形或近圆球形的头状花序,小苞片大,膜质,近球形,覆瓦状排列,花萼3,花瓣3,有短爪。味甘、淡。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鸭跖草科植物大苞水竹叶。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的可见到横走根状茎)。根须状而极多,直径0.5-1毫米,相当密地被长绒毛。主茎不育,极短,可育茎通常2支,由主茎下部叶丛中发出,长而匍匐,顶端上升,节上生根,长20-60厘米,全面被细柔毛或仅一侧被毛,节间长达10厘米。叶在主茎上的密集成莲座状,剑形,长20-30厘米,宽1.2-1.8厘米,下部边缘有细长睫毛,上面无毛,下面有短毛或无毛;可育茎上的叶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3-12厘米,宽1-1.5厘米,两面无毛或背面有糙毛,叶鞘全面被细长柔毛或仅沿口部一侧有刚毛。蝎尾状聚伞花序通常2-3个,少单个;总苞片叶状,但较小;聚伞花序因花极为密集而呈头状,具2-3厘米长的总梗;苞片圆形,长5-7毫米,早落;花梗极短,果期伸长,长2-3毫米,强烈弯曲;萼片草质,卵状椭圆形,浅舟状,长约4毫米;花瓣蓝色。蒴果宽椭圆状三棱形,长4毫米。种子黄棕色,具由胚盖发出的辐射条纹,并有白色细网纹,无孔。花果期5-11月。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850m的水沟边及密林下。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