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土大黄叶别名: 金不换叶《百草镜》,晕药叶《四川医学》性味归经: 味苦、酸,性平。入肺经...
养生
药材名称: 土大黄叶
别名: 金不换叶《百草镜》,晕药叶《四川医学》
性味归经: 味苦、酸,性平。入肺经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土大黄叶,中药名。为蓼科酸模属植物钝叶酸模RumexobtusifoliusL.的叶。植物钝叶酸模,分布于我国河北、山东、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及四川,日本、欧洲、非洲也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散瘀之功效。主治肺痈,肺结核咯血,痈疮肿毒,痄腮,咽喉肿痛,跌打损伤。
功效-功能: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散瘀。
功效-主治:
肺痈,肺结核咯血,痈疮肿毒,痄腮,咽喉肿痛,跌打损伤。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功效-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
功效-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敷疮。”
2、《福建民间草药》:“止血行血,散瘀生新,解热去风。”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肺结核咯血,土大黄鲜叶7片。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月经不调,土大黄鲜叶5~7枚。水煎,冲甜酒服。(《湖南药物志》)
3、治牛皮癣,土大黄叶、红糖各等分。捣烂敷患处。(《河南中草药手册》)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叶皱缩。展平后基生叶有长柄;托叶鞘膜质,脱落;叶片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长20~30㎝,宽12~20㎝,先端钝或钝圆。基部心形或歪心形,叶下面有明显的小瘤状突起。茎生叶卵状披针形,较小。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蓼科酸模属植物钝叶酸模。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直径可达1.5厘米。茎直立,高60~120厘米,有分枝,具深沟槽,无毛。基生叶长圆状卵形或长卵形,长15~30厘米,宽6~15厘米,顶端钝圆或稍尖,基部心形,边缘微波状,上面无毛,下面疏生小突起;叶柄长6~12厘米,被小突起;茎生叶长卵形,较小,叶柄较短;托叶鞘膜质,易破裂。花序圆锥状具叶,分枝斜上;花两性,密集成轮;花梗细弱,丝状,中下部具关节,关节明显;外花被片狭长圆形,长约1.5毫米,内花被片果时增大,狭三角状卵形,顶端稍钝,基部截形,长4~6毫米,宽2~3毫米(不包括刺状齿),边缘每侧具2~3个刺状齿,齿长0.8~1.5毫米,通常1片具小瘤。瘦果卵形,帷3锐棱,长约2.5毫米,暗褐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6~7月。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河北、山东、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及四川,日本、欧洲、非洲也有。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生于田边路旁、沟边湿地,海拔50~1100米。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