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香叶别名: 香艾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药材分类: 植物中药材概述: 香叶,中药名。为牻牛...
养生
药材名称: 香叶
别名: 香艾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45g;或泡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
功效-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油中含量大于2%的有芳樟醇,顺式玫瑰醚,异薄荷酮,香茅醇,牻牛儿醇,甲酸香茅酯,愈创木烯,此外还含α-蒎烯、反式玫瑰醚,牻牛儿醇甲酸酯,乙酸香茅酯等。
功效-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体外细胞培养试验表明,香葵精油对Ehrlich腹水癌(EC)细胞的ED50为0.0011g(油)/ml,对HeLa细胞亦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精油0.05-0.2g(油)/kg,给小鼠腹腔注射,连续7d左右,对肉瘤S180、EC腹水型、Walker256(W256)、Lewis肺癌、S37移植肿瘤有稳定疗效,对小鼠白血病L615、L7212和EC实体型肿瘤无明显作用。香葵精油对全身转移的小鼠U14宫颈癌,腹腔给药有一定延长生命作用,但对转移灶无明显抑制作用。同样,香葵精油短暂阻止L7212白血病细胞对血液内转移。香葵精油腹腔给药抑瘤作用强于口服,小剂量多次给药作用强于大剂量集中给药,治疗指数也较低。香葵精油各分离部分以石油醚部位抑瘤作用最高,略优于精油。10%石油醚部位乳剂给小鼠S180或S37第14日肿瘤瘤内给予0.02ml,每日1次,共7次,有一定的抑瘤及延长生命率的作用。香叶挥发油中的牻牛儿醇对HL60细胞有轻度诱导分化作用,香叶油和香茅醇对细胞毒性较大。腹腔注射发现香叶油、乙酸香茅酯、甲酸香茅酯、香茅醇、牻牛儿醇均可延长S180腹水型动物寿命,香茅醇作用最好。云南产香叶和香叶油可延长P388型荷瘤动物寿命。乙酸香茅酯可延长W256腹水实体型动物寿命。动物实验表明,甲酸香茅酯抗肿瘤活性较香葵油高70%。香葵治疗子宫颈癌局部应用对菜花状癌组织肉眼改变明显;精油可使宫颈癌细胞变性、坏死及脱落,与药物接触部位癌组织受影响最大,作用深度通常为癌变鳞状上皮的2/3。香叶加顺铂合并治疗或香叶单独治狞Ⅱ、Ⅲ期子宫颈癌,治疗前后进行电镜观察,发现治疗后癌细胞核内包涵物及核内致密颗粒消失,核变小,核内染色质分布均匀,核质比例减小,胞浆中细胞器较为发达,有效杀灭癌细胞,使多数癌细胞崩解坏死。
以20期鸡胚眼内注射方式证明,7μg/ml艾氏剂(aldrin)溶液可引起水晶体增生,5%香葵精油溶液0.lμl则可抑制艾氏剂鸡胚晶体增生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抗癌功能有某种相关。
2、抗微生物活性:香葵精油0.10%时可抑制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裴氏着色真菌、蛙粪真菌等10种真菌生长,0.78%浓度时还可抑制除熏烟色曲菌外15种真菌的生长。精油中所含香茅醇,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伤寒杆菌。
3、其他作用:1%香葵精油以0.1ml/(kg·d)给正常大鼠腹腔注射,连续6d,可显著降低末梢血中T淋巴细胞数,停药7d时T淋巴细胞仍继续下降。香葵精油1-1.5g/kg给小鼠灌服,连续7d,对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无明显影响。香葵精油0.1ml/kg对小鼠热板法有一定镇痛作用,并且可持续3h。
功效-毒理作用:
2.5%香葵精油乳剂给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0.2939±0.039g/kg。四种不同批号的香葵精油1次腹腔给药的小鼠LD50值在0.30-0.52g/kg,口服1次给药的LD50在1.54-3.68g/kg间。在明显超过致死剂量时,小鼠可能由于急性神经麻痹使呼吸受到严重抑制而迅速死亡;非致死的中毒剂量时,动物表现呆板,反应迟钝。香葵精油对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为弱蓄积作用。香葵精油对小鼠腹腔注射,累积剂量为LD50的7.6倍,23d后观察可见脏器形成水肿、粘连、变形、变性,并有死亡,其中对肠刺激尤为突出。对正常小鼠外周白细胞无明显影响。亚急性毒性试验中,300mg/(kg·d)或100mg/(kg·d),隔日一次灌胃给予健康雄性狗,高剂量组给药60次,低剂量组给药30次,未见明显毒性表现,血象及肝、肾功能测定均基本正常,仅肝脏细胞和肾曲管上皮细胞有轻度的变性反应。香葵精油以1200mg/(kg·d)或600mg/(kgd)灌胃给予大鼠,连续30d,大小脑以及卵巢、睾丸均无病变,对胃粘膜、肝肾细胞的影响均很轻微。香葵原油囗服0.6ml/kg和0.3ml/kg,连续1月,对大鼠体重、白细胞、血红蛋白、血清转氨酶、心电图均无明显改变,组织学观察也基本正常。10%香葵精油对家兔股四头肌有很强刺激作用;5%原油对股四头肌和眼结膜作用也很明显;1%香葵精油刺激作用已大为减轻,并在72h后有明显好转。
功效-相关论述:
1、《广西中药志》:“全草治风湿,叶治疝气。”
2、《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祛风除湿,理气止痛。用于阴囊湿疹,疥癣瘙痒。”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香叶15g,老鹤草15g,石南藤15g,红牛膝15g,伸筋草15g。上药用白酒500g浸泡。每服20ml。
2、治疝气痛:香叶9g,玄胡9g,胡芦巴9g,荔枝核9g。水煎服。
3、治阴囊湿疹,疥癣瘙痒:香叶30g,藿香30g,刺黄柏30g。水煎浓汁,外涂患处。(1-3方出自《四川中药志》1982年)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南方4月中、下旬开始,每隔3星期采收1次,一般上半年采收3-4次,下半年2-3次。采收方法,剪长枝、老枝、匍匐枝。留短枝、嫩枝、直立枝。可连续采收2-3年,有些地区则采收2-4年。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生长见习:
植物学信息-繁殖方式:
植物学信息-栽培技术:
植物学信息-病虫防治: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