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伊贝母拉丁文名: FritillariaePallidifloraeBulbus别名: ...
养生
药材名称: 伊贝母
拉丁文名: FritillariaePallidifloraeBulbus
别名: 贝母、伊贝、生贝
性味归经: 味苦、甘,性微寒;归肺经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伊贝母,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伊贝母FritillariapallidifloraSchrenk或新疆贝母FritillariawalujewiiRegel的鳞茎。具有清肺,化痰,散结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痰粘胸闷,劳嗽咯血,瘰疬,痈肿。
功效-功能: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功效-主治:
肺热咳嗽,痰粘胸闷,劳嗽咯血,瘰疬,痈肿。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功效-注意事项: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功效-化学成分:
1、伊贝母:鳞茎含西贝素,西贝素3β-D-葡萄糖甙,贝母辛碱,西贝素N-氧化物,环贝母碱,3-葡萄糖基-11-去氧芥芬胺,西贝母碱,伊贝辛,11-去氧-6-氧代-5α,6-二氢芥芬胺。全草含伊贝碱甙。
2、新疆贝母:鳞茎含西贝素、新贝素甲。全草含17-羟基布加贝母啶。
3、阿尔泰贝母:全草含西贝素。花茎含吲哚乙酸。
4、砂贝母:含贝母属碱。
功效-药理作用:
1、降压作用:伊贝母所含的西贝素对麻醉犬能扩张外周血管而呈明显降压作用。
2、解痉作用:对豚鼠离体回肠、十二指肠、大鼠子宫及整体犬小肠均有明显松弛作用。其解痉作用类似罂粟碱,能对抗氯化乙酰胆碱、二磷酸组胺和氯化钡引起的痉挛。
功效-毒理作用:
西贝素大鼠LD50为90mg/kg,其盐酸盐50mg/kg对大鼠长期给药有肝损害现象。
临床应用-附注:
同属植物尚有3种在不同地区作“伊贝母”入药。①乌恰贝母FritillariaferganensisA.Los.产于新疆西部(乌恰)。②阿尔泰贝母F.meleagrisL.产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③砂贝母F.karelinii(Fisch.)Baker。又名:滩贝母《新疆药用植物志》。产新疆西北部(察布查尔、霍城、塔城、伊宁)。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鳞片繁殖2-3年收获,种子繁殖3-4年收获。6月份以后茎叶枯萎时,将鳞茎挖出,晒干或烘干。
加工保存-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取出,润软。切薄片。干燥。筛去灰屑。
加工保存-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材鉴别-鉴别:
1、本品粉末类白色,以淀粉粒为主体。
(1)新疆贝母:淀粉粒单粒广卵形、卵形或贝壳形,直径5-54μm,脐点点状、人字状或短缝状,层纹明显;复粒少,由2分粒组成。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垂周壁微波状弯曲,细胞内含细小草酸钙方晶。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6。螺纹导管和环纹导管直径9-56μm。
(2)伊犁贝母:淀粉粒单粒广卵形、三角状卵形、贝壳形或不规则圆形,直径约60μm,脐点点状、人字状或十字状。导管直径约50μm。
2、取本品粉末5g,加浓氨试液2ml与三氯甲烷20ml,振摇,放置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伊贝母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西贝母碱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4μl,分别点于同一用2%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8∶8∶3∶2)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依次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和亚硝酸钠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棕色斑点。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1、伊贝母:鳞茎呈卵圆形、扁球形或卵状圆锥形,高0.8-1.8cm,直径1-2.3cm。表面淡黄色或类白色,稍粗糙,有时可见黄棕色斑点或斑块,外层两枚鳞叶心脏形或新月形,肥厚,近等大或一片较大,抱合,顶端稍尖,少有开裂。质稍松而脆,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苦。
2、新疆贝母:鳞茎呈扁球形或圆锥形,高0.5-1.5cm,直径0.6-1.2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棕色,光滑。外层两枚鳞叶大小近相等或一片稍大紧靠。先端钝圆平展而开裂,基部圆钝,内有较大的鳞片或残茎、心芽各1枚。质坚实。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苦。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百合科贝母属伊贝母或新疆贝母。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1、伊贝母:多年生草本,高30-60cm。鳞茎由2枚鳞片组成,直径1.5-3.5cm,鳞片上端延伸为长的膜质物,鳞茎皮较厚。叶通常散生,有时近对生或近轮生;叶片从下向上由狭卵形至披针形,长7-12cm,宽2-3.5cm,先端不卷曲。花1-4朵,淡黄色,内有暗红色斑点,每花有1-3枚叶状苞片,先端不卷曲;花被片6,匙状长圆形,长3-4cm,宽1.2-1.6cm,淡黄色,蜜腺窝在背面明显突出;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2/3,花药近基着生,花丝无乳突;柱头裂片长约2mm。蒴果棱上有宽翅。花期5月。 2、新疆贝母:草本,高25-40cm。鳞茎粗1-1.5cm,由少数肥厚的鳞片组成。叶对生或轮生;叶片披针形至条形,长5-9cm,宽3-10mm,最上部具3枚轮生的叶状苞片,苞片先端极卷曲。单花顶生;花被钟状,花被片6,外面灰紫色,内面紫红色,具白色或黄色方格斑纹,基部的上方具凹陷的蜜腺;雄蕊长为花被片的1/2;花柱略比子房长;柱头3裂,裂片长约为花柱的1/4。蒴果长1.8-3cm,棱上的翅宽4-5mm。花期5-6月,果期7-8。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1、伊贝母:分布于新疆。 2、新疆贝母:分布于新疆。
植物学信息-道地产区:
1、伊贝母:产于新疆西北部伊宁、绥定、霍城一带。销全国。 2、新疆贝母:产于新疆天山地区。销全国。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1、伊贝母:生于海拔1300-1780m的林下或草坡上。 2、新疆贝母:生于海拔1300-2000m的林下阴湿地。
植物学信息-生长见习:
喜湿润凉爽气候,耐寒,怕高温,鳞茎在-10℃不受冻害,适宜生长温度为5-20℃。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种植为最好。
植物学信息-繁殖方式:
用鳞茎和种子繁殖。主要用鳞茎繁殖。
植物学信息-栽培技术:
1、鳞茎繁殖:每个鳞茎是由2-3个鳞片构成,把鳞片分开,每个鳞片作为1个繁殖实体种植,在畦内按行距20cm开沟,沟深依种茎大小而定,株距5-10cm。 2、种子繁殖:秋播在8-9月,种子不需处理,翌年春出苗。春播种子需拌湿沙层积处理,于翌年3月播种,条播,按行距15-20cm,开沟深0.5-1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盖薄层细土,稍压,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植物学信息-病虫防治:
灰霉病,高温高湿季节发生,为害叶部,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每隔10d1次,连续3-4次。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