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大风子别名: 大枫子、麻风子、驱虫大风子性味归经: 味辛,性热;归肝、脾经毒性: 有毒药...
养生
药材名称: 大风子
别名: 大枫子、麻风子、驱虫大风子
性味归经: 味辛,性热;归肝、脾经
毒性: 有毒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1、麻风,梅毒,恶疮,疥癣:大风子味辛,性热有毒,功能祛风燥湿,攻毒杀虫,为治麻风病的专药,外用为主,少作内服,并多入复方,以加强疗效,减低毒性。
2、酒皶鼻,麻疹,皮炎,手足皲裂:亦取其祛风燥湿,杀虫止痒之效。
功效-用法用量:
功效-注意事项:
功效-化学成分:
功效-药理作用:
功效-相关论述:
1、《纲目》:“主治风湿疥癞,杨梅诸疮,攻毒杀虫。”
2、《医林纂要·药性》:“行痰,杀虫,劫毒。用霜,亦可劫顽痰,行积水。”
3、《得配本草》:“行水破血。”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麻风,梅毒恶疮,《岭南卫生方》以本品烧存性,与麻油、轻粉研涂,并以其壳煎汤洗之。
2、治大风眉目遍身秽烂,配燥湿、祛风、杀虫之防风、苦参、蝉衣研末为丸内服,如《解围元薮》大风丸;现每与苦参、苍耳子、川芎、白花蛇等祛风燥湿药配用,以增加疗效。
3、治疥疮,可与燥湿杀虫止痒之轻粉、枯矾相伍,如《疠疡机要〉大风子膏;或与硫黄、轻粉、樟脑等配制散剂局部外用。
4、治癣疮,可配硫黄、雄黄、枯矾同用,如《血证论》大风丹。
5、治顽癣,《外科正宗》以本品配斑蝥、土槿皮、轻粉等浸酒或煎汁外涂。
6、治酒皶鼻,配木鳖子、轻粉、硫黄同研末,于晚间冷开水调涂,可治酒皶鼻。
7、治急性荨麻疹,可合大蒜捣烂,煎水涂搽。
8、治神经性皮炎,配白鲜皮、五倍子、松香、鹤虱草、苦参等杀虫、祛风、止痒之品研末烟熏患处。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加工保存-炮制方法: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1、大风子:种子略呈不规则卵圆形,或带3-4面形,稍有钝棱;长1-2.5cm,直径1-2cm。表面灰棕色至黑棕色,较小一端有凹纹射出至种子1/3处,全体有细的纵纹。种皮坚硬,厚1.5-2mm,内表面浅黄色至黄棕色,与外表面凹纹末端相应处有一棕色圆形环纹。种仁外被红棕色或黑棕色薄膜,较小一端略皱缩,并有一环纹,与种皮内表面圆形环纹相吻合。胚乳肥大,乳白色至淡黄色,富油质;子叶2枚,浅黄色或黄棕色,心脏形;下接圆柱形胚根。气微,味淡,有油性。
以个大、种仁饱满、色白、油足者为佳。
2、海南大风子:种子略呈四面体,一面隆起,三面稍平坦;长1-2cm,宽0.5-1cm。表面灰黄白色至灰棕色,有多数隆起的纵脉纹,种脐位于种子的一端。种皮硬而脆,厚0.5mm,易碎。种仁不规则长卵形,外被暗紫褐色薄膜,具微细皱纹;胚乳黑棕色,子叶心脏形稍尖,色较浅。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植物学信息-生长见习:
植物学信息-繁殖方式:
植物学信息-栽培技术:
植物学信息-病虫防治: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