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鱼脑石性味归经: 味甘、咸,性寒。归膀胱经毒性: 无毒药材分类: 植物中药材概述: 鱼脑...
养生
药材名称: 鱼脑石
性味归经: 味甘、咸,性寒。归膀胱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功效-用法用量:
功效-注意事项:
功效-药理作用:
功效-相关论述:
1、《日华子》:“治淋。”
2、《开宝本草》:“主下石淋。”
3、《纲目》:“主淋沥、小便不通。解砒霜毒、野菌毒,蛊毒。”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石淋、诸淋:石首鱼头石十四枚,当归等份。上二味捣筛为散,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立愈。单用鱼头石亦佳。(《外台》引《古今录验方》)
2、治肾结石,膀胱结石:鱼脑石研末,每次5g,以甘草15g,车前子50g,煎水送服。日服2次。(《中国动物药》)
临床应用-附注: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加工保存-炮制方法:
1、鱼脑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打碎。
2、煅鱼脑石:《医宗金鉴》:“微煅。”现行,净鱼脑石,置适宜容器内及无烟炉火中,用武火煅有爆裂声至红时取出,放凉。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1、药材性状
(1)大黄鱼:耳后呈长卵形,具三棱状,前端宽圆,后端狭尖,里缘及外缘弧形。长1.5-2.3cm,宽0.8-1.5cm。全体白色,具瓷样光泽。背面从里缘向外缘逐渐隆起呈嵴状。近里侧及外侧底部可见到明显的层状生长纹,后端有一斜凹沟。背面有横向嵴棱数条。腹面较平滑,前后两端稍翘起。有一“蝌蚪”形印迹。“蝌蚪”的头区昂仰,近圆形,伸达前缘。尾区斜直,为一“T”字形浅沟,尾端扩大,中央有一圆形突起,尾部直达后缘。边缘沟显著,宽而短,位于腹面里侧缘与“蝌蚪”形印迹之间。质坚硬而脆,断面可见纵向纹理和生长纹相互交织,具绢样光泽。气微,味淡稍涩。
(2)小黄鱼:耳石长1-1.2cm,宽0.5-0.7cm。
以色洁白、质坚硬者为佳。
2、饮片性状
鱼脑石呈不规则的碎粒。完整者长卵状三棱形,中间较宽,一端钝圆,另一端尖,有1条斜凹沟。一面平滑,两端微翘成船形,上面中部凸起,不平坦。全体瓷白色。质坚硬,不易破碎,气微,味淡稍涩。煅鱼脑石形如鱼脑石,呈灰白色或灰褐色。质松脆。气略焦臭,味微咸。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