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皂荚子别名: 皂角子、皂子、皂儿、皂角核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肺、大肠经毒性: 小毒...
养生
药材名称: 皂荚子
别名: 皂角子、皂子、皂儿、皂角核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肺、大肠经
毒性: 小毒(《本草经疏》)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功效-用法用量:
功效-注意事项:
1、孕妇及体虚者禁服。
2、《广东中药志》:“孕妇及体弱、气虚阴亏者禁用。”
功效-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疏导五脏风热壅。”
2、《纲目》:“治风热大肠虚秘,瘰疬,肿毒,疮癣。”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肠风下血:皂荚子、槐实各30g。用粘谷糠炒香,去糠为末。陈粟米饮下一钱。(《圣惠方》神效散)
2、治痢疾里急后重:枳壳、皂荚子等分。炒令干燥为末,米饮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普济方》)
3、治一切疔肿:皂荚子取仁,作末敷之。(《千金要方》)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取种子,晒干。
加工保存-炮制方法:
1、皂荚子:取原药材,拣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打碎。
2、炒皂荚子:取净皂荚子,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呈深褐色,微带焦斑,取出晾凉。用时捣碎。
加工保存-保存方法:
置干燥容器内,防蛀。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干燥种子呈长椭圆形,一端略狭尖,长1.1-1.3cm,宽0.7-0.8cm,厚约0.7cm。表面棕褐色,平滑而带有光泽,较狭尖的一端有微凹的点状种脐,有的不甚明显。种皮剥落后可见2片大型鲜黄色的子叶,质极坚硬,气微,味淡。以颗粒饱满、坚实、无杂质、无虫蛀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