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蟑螂别名: 蜚、蜚蠊、飞蟅、负盘、石姜、滑虫、茶婆虫、香娘子、赃郎、偷油婆、酱虫性味归经...
养生
药材名称: 蟑螂
别名: 蜚、蜚蠊、飞蟅、负盘、石姜、滑虫、茶婆虫、香娘子、赃郎、偷油婆、酱虫
性味归经: 味咸,性寒。入肝、脾、肾经
毒性: 有毒《别录》
药材分类: 动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功效-用法用量:
功效-注意事项:
功效-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
2、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
功效-相关论述:
1、《本草经集注》:“形亦似?虫而轻小能飞,本在草中。八月、九月知寒,多入人家屋里逃尔。有两三种,以作蠊姜气者为真,南人亦啖之。”
2、《蜀本草》:“图经云:金州、房州等山人啖之,谓之石姜,多在林树间百十为聚。”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臌胀,蟑螂一个(焙干),萝卜子一撮。共炒为末,好酒吞。(《纲目拾遗》引《周益生家宝方》)
2、治症瘕积聚,蟑螂(炙),研末。每服1.5g,以马鞭草、大蓟各30g,煎浓汁冲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
3、治儿疳初起,蟑螂,去头、足、翘,新瓦焙干,常与食之。(《百草镜》)
4、治无名肿毒,蟑螂十个,盐一撮。同捣烂敷之,留头。(《慈航活人书》)
5、治疔疮,蟑螂大者七个,去头、足、壳,将砂糖少许同捣烂,敷疔四围,露出头。(《纲目拾遗》)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加工保存-炮制方法:
加工保存-保存方法:
动物学信息-动物属种:
动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动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1、药材性状
(1)美洲蜚蠊,本品呈椭圆形,较大,长4.3-5.5cm。体红褐色,背腹扁平,头小,向腹面倾斜,触角1对,长线状,复眼发达,肾形,单眼2个。前胸扩大如盾状,盖于头上;前胸背板中央有2个互相连接的大黑斑,边缘有黄色宽带纹。足3对,侧扁,基节宽大,腿节和胫节上具刺,跗5节,末端有2爪;翅2对,膜质,前翅小,后翅大,掩盖腹端;腹部末端有尾须1对。质松脆,易碎。气微腥,味微咸。
(2)东方蜚蠊,体呈椭圆形,背腹扁平,长约2.5cm,外表面深褐色,有油状光泽。
(3)澳洲蜚蠊,形与美洲蜚蠊相似,体较小,体褐棕色,体长约3.5cm。
2、饮片性状
成粉状,深褐色,有特异臭气。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