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鹧鸪菜别名: 美舌藻、岩头菜、岩衣《浙江药用植物志》,竹环菜、堤藻、鲁堤菜、乌菜、驱虫菜...
养生
药材名称: 鹧鸪菜
别名: 美舌藻、岩头菜、岩衣《浙江药用植物志》,竹环菜、堤藻、鲁堤菜、乌菜、驱虫菜《福建药物志》,蛔虫菜(福建),石疤(广东)。
性味归经: 味咸,性平。入肾、大肠经
毒性: 小毒《福建药物志》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鹧鸪菜,中药名。为红叶藻科鹧鸪菜属植物美舌藻Caloglossaleprieurii(Mont.)J.Ag.的藻体。植物美舌藻,分布于我国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具有驱蛔之功效。主治蛔虫病。
功效-功能:
驱蛔。
功效-主治:
蛔虫病。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30-60g;小儿酌减;或干品研末。当晚临睡前和次晨空腹两次分服。
功效-注意事项:
~低血压者、孕妇慎用。~
功效-药理作用:
1、驱蛔作用。
2、毒杀家蝇、发霉原藻作用。
功效-相关论述:
1、《纲目拾遗》:“疗小儿腹中虫积。”
2、《中国药用海洋生物》:“驱虫,化痰,消食。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和蛔虫病。”
3、《浙江药用植物志》:“主治蛔虫性肠梗阻。”
临床应用:
驱蛔虫。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肠蛔虫症,①鹧鸪菜干品500g。水煎3次,滤液混合,浓缩至500ml。小儿2-5岁,每次5ml;6-10岁,每次10ml;11-15岁,每次15ml;16岁以上每次20ml,于当日晚睡前、次日早饭前、上午9时和下午4时各服1次。②鹧鸪菜干品适量,捣碎,筛为细粉,成人每日服2次,每次1-1.5g,空腹服。③鹧鸪菜30g。苦楝皮6g,水煎,睡前服1次。(《广西海洋药物》)
2、治慢性气管炎、消化不良,鹧鸪菜藻粉,每次服3-5g,每日2次。(《广西海洋药物》)
临床应用-附注:
另有一种藤松藻科海人草属植物海人草,也称鹧鸪菜,亦同等入药。全草的有效成分海人草酸、异海人草酸,有驱蛔作用,前者较强,后者较弱。此外,尚含有多量粘液质、甘油酸钠和甘露糖醇等。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去除杂质,洗净晒干,或鲜用。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药材性状:藻体黑色,扁平,叶状,长1-4cm;具有不规则叉状分枝,节间狭长,类圆形,节部缢缩。叶片中央有明显的中肋;中肋分枝点常有次生副枝,有时生出毛状根。膜质。气腥,味咸。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红叶藻科鹧鸪菜属植物美舌藻。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藻体暗紫色,干后黑色,薄膜质,匍匐丛生,高1-4厘米,宽约1毫米,叶状,扁平而窄细,二叉式分枝,枝节间狭长,节间有些缢缩,叶片中肋明显,延伸及顶,末端分叉,舌状披针形,中肋的分枝处常有次生副枝,其腹面有时生出假根状固着器。四分孢子囊四面锥形,沿中肋向两边集生。囊果圆球形,生于分枝上部及中肋腹面。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生于高、中潮带的泥沙石上,尤其是海口附近的低盐度处。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