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竹叶拉丁文名: Bambusae Caulis In Taenias别名: 淡竹叶性味归...
养生
药材名称: 竹叶
拉丁文名: Bambusae Caulis In Taenias
别名: 淡竹叶
性味归经: 味甘、味辛、淡,性寒;归心、胃、小肠经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入心经,长于清心泻火以除烦,并能清胃生津以止渴,可用治热病伤津,烦热口渴,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之证,外感风热,烦热口渴。
2、口疮尿赤:本品上能清心火,下能利小便,上可治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下可疗心移热于小肠之小便短赤涩痛,温病热陷心包,神昏谵语之证。
3、西医诊为疱疹性口炎属于心火上炎者,泌尿系感染等属于下焦热盛者。
功效-用法用量:
功效-化学成分:
功效-药理作用:
功效-相关论述:
1、《名医别录》:“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
2、《药品化义》:“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经曰:治温以清,专清心气,味淡利窍,使心经热血分解。主治暑热消渴,胸中热痰,伤寒虚烦,咳逆喘促,皆为良剂也。”
临床应用:
1、治热病伤津,烦热口渴,常配石膏、知母、玄参等,如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治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之证,配人参、麦门冬等,如竹叶石膏汤(《伤寒论》);治外感风热,烦热口渴,配金银花、连翘、薄荷等,如银翘散(《温病条辨》)。
2、治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心移热于小肠之小便短赤涩痛,常配木通、生地黄等,如导赤散(《小儿药性直诀》);治温病热陷心包,神昏谵语之证,常配玄参、莲子心、连翘心等,如清宫汤(《温病条辨》)。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竹叶配灯心草:二者皆能清泻心肺,导心肺之火下行而从小便出。二药配用,清泻心肺之火功效加强。适用于上焦有热移于小肠或热结膀胱之小便不利,心经有热之口舌生疮及热病心烦不寐等。二者药力皆薄,一般仅作为辅助药物使用。
2、竹叶配木通:二者均有清热利尿作用,合用可导热下行。适用于膀胱有热之小便不利。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加工保存-保存方法: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道地产区: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植物学信息-生长见习:
植物学信息-繁殖方式:
植物学信息-栽培技术:
植物学信息-病虫防治:
1、竹锈病: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可喷洒波尔多液防治。
2、竹大象虫:为害竹笋,在成虫交尾、产卵期,可进行人工捕捉;幼虫孵化期,用90%晶体敌百虫500倍液喷杀。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