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紫堇别名: 野花生、断肠草、蝎子花、麦黄草、闷头花、山黄连、水黄连、羊不吃性味归经: 味...
养生
药材名称: 紫堇
别名: 野花生、断肠草、蝎子花、麦黄草、闷头花、山黄连、水黄连、羊不吃
性味归经: 味苦、涩,性凉。归肺、肾、脾经
毒性: 有毒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紫堇,中药名。为罂粟科植物紫堇CorydalisedulisMaxim.的根或全草。分布于华东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之功效。常用于疮疡肿毒,聤耳流脓,咽喉疼痛,顽癣,秃疮,毒蛇咬伤。
功效-功能:
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功效-主治:
疮疡肿毒,聤耳流脓,咽喉疼痛,顽癣,秃疮,毒蛇咬伤。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10g。外用:适量,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外洗。
功效-注意事项: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
功效-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
功效-相关论述:
1、《贵州民间药物》:“润肺,止咳血。治肺痨咳血。”
2、《贵州草药》:“镇静,止血。”
3、《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暑。主治中暑头痛,腹痛,尿痛,肺结核咯血;外用治化脓性中耳炎,脱肛,疮疡肿毒,蛇咬伤。”
临床应用:
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疮毒:蝎子花根适量,煎水洗患处。(《陕西中草药》)
2、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紫堇全草鲜汁(加适量防腐剂或蒸汽加压消毒)滴耳。(《中华医学杂志》1974,(2):89)
临床应用-附注:
紫堇花叶做药用。气微,味微酸。具有清热解毒,收敛固精的功效,用于遗精、疮毒、秃疮、蛇咬伤、脱肛等症。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阴干或鲜用。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根呈椭圆形、长圆柱形或连珠形,长1-5cm,直径0.5-2.5cm。除去栓皮者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凹陷处有棕色栓皮残留;未去棕红色栓皮者,有明显纵槽纹和少数横长皮孔。质脆,易折断,断面粉性,皮部类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长圆柱状者纤维状较强。气微,味微甘、辛,有刺激性。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罂粟科植物紫堇。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一年生灰绿色草本,高20-50厘米,具主根。茎分枝,具叶;花枝花葶状,常与叶对生。基生叶具长柄,叶片近三角形,长5-9厘米,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1-2回羽状全裂,一羽片2-3对,具短柄,二回羽片近无柄,倒卵圆形,羽状分裂,裂片狭卵圆形,顶端钝,近具短尖。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总状花序疏具3-10花。苞片狭卵圆形至披针形,渐尖,全缘,有时下部的疏具齿,约与花梗等长或稍长。花梗长约5毫米。萼片小,近圆形,直径约1.5毫米,具齿。花粉红色至紫红色,平展。外花瓣较宽展,顶端微凹,无鸡冠状突起。上花瓣长1.5-2厘米;距圆筒形,基部稍下弯,约占花瓣全长的1/3;蜜腺体长,近伸达距末端,大部分与距贴生,末端不变狭。下花瓣近基部渐狭。内花瓣具鸡冠状突起;爪纤细,稍长于瓣片。柱头横向纺锤形,两端各具1乳突,上面具沟槽,槽内具极细小的乳突。蒴果线形,下垂,长3-3.5厘米,具1列种子。种子直径约1.5毫米,密生环状小凹点;种阜小,紧贴种子。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生丘陵林缘,宅畔墙基。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