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粽粑叶性味归经: 味甘、淡,性微寒。归肺、胃、大肠经药材分类: 植物中药材概述: 粽粑叶...
养生
药材名称: 粽粑叶
性味归经: 味甘、淡,性微寒。归肺、胃、大肠经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粽粑叶,中药名。为竹芋科植物柊叶PhryniumcapitatumWilld.的全草。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痢疾,吐血,衄血,血崩,口腔溃烂,音哑,小便不利。
功效-功能: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功效-主治:
感冒发热,痢疾,吐血,衄血,血崩,口腔溃烂,音哑,小便不利。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鲜草捣烂取汁。
功效-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功效-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感冒发热,痢疾,吐血,衄血,血崩,口腔溃烂,酒醉,小便不利,音哑。”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感冒高热,痢疾:粽粑根茎15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口腔溃烂,酒醉:粽粑叶柄15g,水煎服;或鲜全草捣烂取汁含漱或饮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吐血,衄血,血崩:粽粑根茎15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4、治小便不利,音哑:粽粑叶9-15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竹芋科植物柊叶。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株高1米,根茎块状。叶基生,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5-50厘米,宽10-22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急尖,两面均无毛;叶柄长达60厘米;叶枕长3-7厘米,无毛。头状花序直径5厘米,无柄,自叶鞘内生出;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2-3厘米,紫红色,顶端初急尖,后呈纤维状;每一苞片内有花3对,无柄;萼片线形,长近1厘米,被绢毛;花冠管较萼为短,紫堇色;裂片长圆状倒卵形,深红色;外轮退化雄蕊倒卵形,稍皱褶,淡红色,内轮较短,淡黄色;子房被绢毛。果梨形,具3棱,长1厘米,栗色,光亮,外果皮质硬;种子3-2颗,具浅槽痕及小疣凸。花期:5-7月。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生于密林中阴湿处。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