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棕榈皮性味归经: 味苦、涩,性平。归肝、脾、大肠经毒性: 无毒 《本草拾遗》药材分类: ...
养生
药材名称: 棕榈皮
性味归经: 味苦、涩,性平。归肝、脾、大肠经
毒性: 无毒 《本草拾遗》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功效-用法用量:
功效-注意事项:
功效-药理作用:
功效-相关论述:
1、论棕榈皮之临床应用:李时珍:“棕灰性涩,若失血去多,瘀滞已尽者,用之切当,所谓涩可去脱也。与乱发同用更良。年久败棕入药尤妙。”(《纲目》)
2、《本草衍义》:“棕榈木,今人旋为器。皮烧为黑灰,治妇人血露及吐血,仍佐之他药。每岁剐取棕皮,不尔束死。”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肠风泻血:棕榈灰二两,熟艾(捣罗成者)一两。上二味用熟鸡子两个,同研得所;别炮附子去皮脐,为末。每服用水一盏,附子末一钱,煎数沸放温,调前药二钱匕,空心食前服。(《圣济总录》棕艾散)
2、治妇人经血不止:棕榈皮(烧灰)、柏叶(焙)各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散,酒调下二钱。(《圣济总录》棕榈皮散)3、治高血压:鲜棕榈皮18g,鲜向日葵花盘60g。水煎服,每日1剂。(《江西草药》)
临床应用-附注: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加工保存-炮制方法:
1、棕榈皮:《卫生家宝产科备要》:“撕开。”《世医得救方》:“锉。”现行,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或块,干燥。
2、煅棕榈皮炭:《博济方》:“才着火,急以盆盖,阴令火住。”《圣济总录》:“入瓶内,用泥固济,候干,以大火煅通赤,放冷,取出,细研。”现行,取净棕榈,置煅锅内,密封,焖煅至透,放凉,取出。
3、炒棕榈皮炭:《普济方》:“炒焦存性。”《医宗必读》:“火炒烟尽存性,窖地上,出火毒。”《本草通玄》:“炒极黑存性。”现行,取净陈棕皮或棕板块,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表呈炭黑色,内呈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加工保存-保存方法: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药材性状
棕榈皮的陈久者,名“陈棕皮”。商品中有用叶柄部分或废棕绳。将叶柄削去外面纤维,晒干,名为棕骨;废棕绳多取自破旧的棕床,名为陈棕。
1、陈棕皮:为粗长的纤维,成束状或片状,长20-40cm,大小不一。色棕褐,质韧,不易撕断。气微,味淡。
2、棕骨:又名,棕板。呈长条板状,长短不一,红棕色,基部较宽而扁平,或略向内弯曲,向上则渐窄而厚,背面中央隆起,成三角形,背面两侧平坦,上有厚密的红棕色毛茸,腹面平坦,或略向内凹,有左右交叉的纹理。撕去表皮后,可见坚韧的纤维。质坚韧,不能折断。切面平整,散生有多数淡黄色维管束成点状。气无,味淡。
3、陈棕:呈破碎的网状或绳索状。深棕色至黑棕色,粗糙,质坚韧,不易断。气微,味淡。
饮片性状
棕板及陈棕皮参见“药材性状”项。煅棕榈皮炭:煅棕板炭形如棕板,表面炭黑色,有光泽,可见纵直纹及细斜纹,质酥脆,味苦涩;煅陈棕皮炭为黑色的毛状或条状或块状物,有光泽。炒棕榈皮炭:炒棕板炭形如棕板,表面黑棕色,微微发亮,内部呈棕褐色,质较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略具纤维性,无臭,味淡。炒陈棕皮炭形如陈棕皮,表面黑棕色,内部褐棕色。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