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白药子别名: 白药、白药根、山乌龟性味归经: 性寒,味苦药材分类: 植物中药材概述: 白...
养生
药材名称: 白药子
别名: 白药、白药根、山乌龟
性味归经: 性寒,味苦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功效-用法用量:
功效-禁忌:
脾虚及泄泻者禁服。
1、《本草经疏》:“凡病虽有血热吐衄等症,若脾胃素弱,易于作泄者勿服。”
2、《饮片新参》:“阴虚内热者忌用。”
3、《浙江药用植物志》:“本品能催吐,用量过大,会引起头晕、呕吐等副作用。”
功效-化学成分:
功效-药理作用:
1、对血管的作用:头花千金藤碱(CT)1.0mg/kg及3.0mg/kg静脉给予兔,可增强兔耳微血管血液的灌注节律,这由于血管运动增强持续1h或更长之故,CT的微血管扩张作用与全身血液动力学无直接关联。
2、其他作用:由白药子分得的千金藤素(又名头花千金藤碱)经证实具有解蛇毒、抗结核、抗麻风、抗变态反应等作用;还具有刺激网状内皮系统、活化造血组织促进骨髓组织增生的功能;亦能保护犬由于辐射损伤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并显著提高小鼠急性放射病的存活率。抗变态反应作用与稳定细胞膜、刺激垂体-肾上腺功能有关。
功效-相关论述:
1、《药性论》:“治喉中热塞,噎痹不通,胸中隘塞,咽中常痛肿胀。”
2、《新修本草》:“主金疮、生肌。”
3、《日华子》:“清痰止嗽,治渴并吐血,喉闭,消肿毒。”
4、《开宝本草》:“解野葛、生金、巴豆药毒。刀斧折伤,能止血痛,千末敷之。”
5、《纲目》:“散血,降火,消痰,解毒。”
6、《饮片新参》:“消肿毒喉痹,散瘀血,治伤痛。”
7、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利水,清热,化痰。治风湿疼痛,腰肌劳损,肾炎水胂,胃痛,肺结核,无名肿毒,毒蛇咬伤。”
8、《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养阴补肾。治吐血、淋症。”
9、《湖南药物志》:“治鹤膝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10、《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治急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急性阑尾炎,内出血;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结炎,神经性皮炎。”
11、《福建药物志》:“主治带状疱疹。”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风痰上壅,咽喉不利:白药三两,黑丑五钱,同炒香,去黑丑一半为末,防风末三两,和匀。每茶服钱。(《圣惠方》
2、治喉中热塞肿痛,散血消痰:白药、朴硝。上为末,以小管吹人喉。(《直指方》)
3、治眼赤肿痛不可忍:白药子半两,黄芩一钱半。上为末。每用一字,沸汤点洗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博金散)
4、治一切疳眼赤烂,目生翳膜,内外障疾,并小儿吐痢:白药子一两,甘草半两。上为末,用猪肝一叶批开,掺药五钱,水一大盏煮熟。食后服。(《宣明论方》白药子散)
5、治妊娠伤寒:用白药子不拘多少。为末,用鸡子清调涂在纸上,可碗口大,贴之脐下胎存处,干即以温水调之。(《普济方》护胎白药子散)
6、治乳汁少:用白药子为末,每服一钱,煎猪蹄汤调下。(《卫生易简方》)
7、治肺虚通身汗出不止:白药二两,甘草(炙,锉),芍药各一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补正汤)
8、治水肿,关节炎,蛇咬伤,疮毒痈疽:山乌龟、乌金草各15g毕血莲24g。共研细末。日服2-3次,每次1、53g,温开水送下。(《湖北中草药志》)
9、治鹤膝风:山乌龟根120g,大蒜1个,葱30根,韭菜蔸7个。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10、治无名肿毒,毒蛇咬伤:山鸟龟鲜根,捣烂,外敷。或用米泔水磨汁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1、治瘰疬疮:白药子不以多少,为末,临卧,冷米饮或冷水调下一钱服。(《卫生家宝方》白药散)
12、治骨鲠入喉:白药,锉细,用米醋煎,细细吞下(《经验良方》)
13、治扭挫伤:山乌龟根30g,连钱草30g,三七草15g。捣烂敷伤处。(《湖南药物志》)
14、治衄血、汗血:白药二两半,生地黄汁三合,生藕汁合,生姜汁少许。上四味,捣白药为末,先煎三物汁令沸每以半盏人熟水一合,白药末二钱匕,搅匀,食后温饮之。(《圣济总录》白药散)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药材鉴别-常见伪品:
伪品:
翼蓼:为蓼科植物翼蓼PteroxygonumgiraldiiDamm.etDiels的块根。形态特征见何首乌项下。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