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臭牡丹根别名: 臭枫根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温药材分类: 植物中药材概述: 臭牡丹根,...
养生
药材名称: 臭牡丹根
别名: 臭枫根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温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主要用于食滞腹胀,头昏,虚咳,久痢脱肛,肠痔下血,淋浊带下,风湿痛,脚气,痈疽肿毒,漆疮,高血压病。
功效-用法用量:
功效-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臭牡丹根乙醇提取物B部分腹腔或皮下注射每日100g/kg,连续6-8d,能延缓小鼠内瘤S180和小鼠肝癌H22肿瘤的生长,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并能干扰3H-TdR掺入S180的荷瘤小鼠肝、脾组织DNA的生成。但对艾氏腹水癌(EAC)和Lewis肺癌小鼠无明显影响,臭牡丹提取物C部分对H22肿瘤也有抑制作用。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皮下注射臭牡丹根乙醇提取物10g/kg、100g/kg,连续7d,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抑制绵羊红细胞(SRBC)所致溶血素抗体的产生。
功效-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煎洗脚肿。煮乌鸡同食去头昏。亦治毒疮,消肿止痛。
2、《草木便方》:清热,补气,健脾。治虚密骨蒸,气肿,黄疸,脚弱。
3、《分类草药性》:健脾补气。治白浊,咳嗽。炖乌骨鸡服,大补中气。
4、《天宝本草》:补肺肾两虚。治头晕。
5、《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强壮剂。治虚弱,浮肿,消服胀,治腹痛。又可通经,治妇女血崩。
6、《四川中药志》:治脚气,虚咳。
7、《陕西中草药》:行气活血,祛风平肝,消肿解毒。治崩漏,白带,月经不调,头晕目眩,高血压,风湿疼痛,疝气,脱肛,痔疮,痢疾,痈疽疮毒,毒蛇咬伤。
临床应用:
1、治头昏痛:臭牡丹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打入鸡蛋二个(整煮),去渣,食蛋及汤。
2、治大便下血:臭牡丹根五钱至一两,猪大肠不拘量。同炖汤服。
3、治风湿关节痛:臭牡丹根一两至一两五钱。酒水各半煎,两次分服。或同猪蹄筋二两炖汤服。
4、治瘰疬,跌打损伤:臭牡丹根四两,烧酒一斤,同封浸(十六天可服)。每日饮酒一至二两。(①方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
5、治痢疾,漆疮:臭牡丹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6、治荨麻疹:鲜臭牡丹根二两。煎汁加鸡蛋三只,煮食,连服数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灌木,高1-2m。植株有臭味。叶柄、花序轴密被黄褐色或紫色脱落性的柔毛。小枝近圆形,皮孔显着单叶对生;叶柄长4-17cm;叶片纸质,宽卵形或狼形,长8-20cm ,宽5-15cm,先端尖或渐尖,基部心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粗或细锯齿,背面疏生短柔毛和腺点或无毛,基部脉腋有数个盘状腺体。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密集,有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对性形的叶状苞片,长约3mm,早落或花时不落;小苞片披针形,长约1.8cm;花萼钟状,宿存,长2-6mm,有短柔毛及少数肋状腺体,萼齿5深裂,三角形或狭三角形形,长1-3mm;花冠淡红色、红色或紫红色,花冠管长2-3cm,先端5深裂,裂片倒卵形,长5-8mm;雄蕊4,与花柱均伸于花冠管外;子房4室。核果近球形,径0.6-1.2cm,成熟时蓝紫色。花果期5-11月。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植物学信息-生长见习:
植物学信息-繁殖方式:
植物学信息-栽培技术:
植物学信息-病虫防治: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