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臭梧桐拉丁文名: 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别名: 臭...
养生
药材名称: 臭梧桐
拉丁文名: 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
别名: 臭桐、臭芙蓉、地梧桐、八角梧桐、楸叶常山、矮桐子、楸茶叶、百日红、臭牡丹、臭桐柴
性味归经: 味辛、苦、甘,性凉;归肝经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1、风湿痹证:本品辛散苦燥,能祛风湿,通经络。
2、风疹,湿疮:本品辛能散风,燥可除湿,治风疹等皮肤瘙痒、湿疮。
3、头痛眩晕:本品性凉入肝,能凉肝平肝,治肝阳偏亢,头痛眩晕者。
3、西医诊为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属于风湿闭阻型,皮肤真菌感染、疥疮、痔疮、疖痈属湿邪内蕴型,高血压病、眩晕、偏头痛属于肝阳上亢型。
功效-用法用量:
功效-不良反应:
功效-注意事项:
功效-化学成分:
功效-药理作用:
功效-毒理作用:
功效-相关论述:
1、《本草图经》:“治疟。”
2、《本草纲目拾遗》:“洗鹅掌风、一切疮疥;煎汤洗汗斑;湿火腿肿久不愈者,同菴闾子浸酒服。并能治一切风湿,止痔肿,煎酒服;治臁疮,捣烂作饼,加桐油贴。”临床应用:
1、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可单用,常与豨莶草配伍,如豨桐丸(《济世养生经验集》)。本品甘凉泄热,还可用治风湿热痹,酌配忍冬藤、秦艽、络石藤等。
2、治肝阳偏亢,头痛眩晕者,可单用,或与豨莶草同用,或与钩藤、菊花、夏枯草等配伍。现常用于高血压病。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临床应用-相关药品:
临床应用-相关方剂:
豨桐丸(《济世养生集》)。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加工保存-炮制方法:
加工保存-保存方法: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小枝类圆形或略带方形,直径约3mm,黄绿色,有纵向细皱纹,具黄色点状皮孔,密被短茸毛,稍老者茸毛脱落;质脆,易折断,断面木部淡黄色,髓部白色。叶对生,多皱缩卷曲,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广卵形或椭圆形,长7-15cm,宽5-9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截形,全缘或具波状齿,上面灰绿色,下面黄绿色,两面均有短柔毛;叶柄长2-8cm,密被短柔毛。花多枯萎,黄棕色,具长梗,雄蕊突出于花冠外;已结实者,花萼宿存,枯黄色,内有一果实,三棱状卵形,灰褐色,具皱缩纹理。气异臭,味苦、涩。以花枝干燥、叶色绿者为佳。
药材鉴别-饮片性状:
为长短不一的丝片,多皱缩卷曲,表面灰绿色或浅黄棕色。叶脉羽状,全缘或有波状齿,叶两面均具茸毛,尤以下表面叶脉处为多。气特异,味甘、涩。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道地产区: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植物学信息-生长见习:
植物学信息-繁殖方式:
植物学信息-栽培技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