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刺梨根拉丁文名: Radix Rosae Roxburghii别名: 茨藜子根、茨藜根性...
养生
药材名称: 刺梨根
拉丁文名: Radix Rosae Roxburghii
别名: 茨藜子根、茨藜根
性味归经: 味甘、苦、涩,性平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健胃消食,止痛,收涩,止血。
功效-主治:
主要用于胃脘胀满疼痛,牙痛,喉痛,久咳,泻痢,遗精,带下,崩漏,痔疮。
功效-用法用量:
功效-化学成分:
功效-相关论述:
1、《草木便方》:止痢,治牙痛,崩带。
2、《分类草药性》:止泻。治喉痛,吐血,红崩,白带。
3、《贵阳民间药草》:健胃止痛,消食去胀。治久咳,久痢。
4、《四川中药志》:治痔疮,牙龈肿痛。并能发乳,止遗精。
临床应用:
1、治慢性胃炎,胃痛:茨藜根,煎成浓液,每日当茶饮,连服一周。(《贵阳民间药草》)
2、治胃气胀痛:茨藜根一两,红糖一两。水煎服。(《贵州民间方药集》)
3、治脾虚白痢,消化不良:茨藜根一两五钱,何首乌一两五钱,头晕药一两。水煎,连服二剂。(《贵阳民间药草》)
4、治赤白崩带:刺梨根半斤,金毛狗脊四两。泡酒,早晚各服一酒杯。(《重庆草药》)
5、治久咳:茨藜根,加糖煎服。(《贵阳民间药草》)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加工保存-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产地未切片者,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加工保存-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鉴别: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药材鉴别-饮片性状:
不规则薄片。表面黄白色,粗糙。周边灰黑色或棕褐色。参见药材性状。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1、缫丝花:灌木,高1-2.5m;树皮灰褐色,成片状剥落;小枝常有成对皮刺。羽状复叶;小叶9-15,连叶柄长5-11cm;叶柄和叶轴疏生小皮刺;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小叶片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2cm,宽0.5-1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宽楔形,边缘有细锐锯齿,两面无毛。花两性;花1-3朵生于短枝顶端;萼裂片5,通常宽卵形,两面有绒毛,密生针刺;花直径5-6cm;重瓣至半重瓣,外轮花瓣大,内轮较小,淡红色或粉红色,微芳香;雄蕊多数,着生在杯状萼筒边缘;心皮多数,花柱离生。果扁球形,直径3-4cm,绿色,外面密生针刺,宿存的萼裂片直立。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单瓣缫丝花:本变型花为单瓣,粉红色,直径4-6cm。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1、缫丝花:分布于西南及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西藏、陕西、甘肃等地。
2、单瓣缫丝花:分布于西南及福建、江西、湖北、广西、陕西、甘肃等地。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1、缫丝花:野生或栽培。
2、单瓣缫丝花:生于海拔500-2500m的向阳山坡、沟谷、路旁及灌木丛中。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